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長按“”給我一個“太棒了”,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丘墟透照海是臨床常用的透刺組穴之一。丘墟穴屬足少陽膽經原穴,《千金要方》曰:“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附筋腳攣?!闭蘸Qㄏ底闵訇幠I經之八脈交會穴,通陰蹻。丘墟透照海需針通過跗骨竇,關鍵在于通過內側的狹窄的骨管。能否順利通過的關鍵是解決針刺的部位與金針方向的問題。
國醫大師賀普仁從醫70年,善用透刺針法,精穴疏針。賀普仁認為此組透穴具有疏肝解郁、調氣止痛的作用,一針二穴,不僅可以減輕患者疼痛,還可增強樞轉少陽經氣及陰經氣血之功。筆者為賀普仁入室弟子、學術繼承人,侍診中發現賀氏丘墟透照海刺法與常規刺法有所不同,現將賀普仁針刺經驗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丘墟透照海的解剖學部位
根據骨骼標本(去軟骨及其他組織)可以得知:跟骨上面與距骨下面分別有前、中、后3個關節面,其前、中關節面與后關節面之間的凹陷分別稱為跟骨溝和距骨溝,跟骨與距骨連接后,跟骨溝與距骨溝所形成的間隙稱為跗骨竇,其外口即為足外踝前下方凹陷:丘墟穴。在踝關節的內側,可以觸及3個凹陷,一為脛骨內踝高點骨性下緣與距骨構成;一為跗骨竇內口構成;一為足舟骨、距骨與跟骨構成。
照海穴的定位
照海穴為足少陰與陰蹺脈的交會穴,歸于足少陰腎經,從古至今少有爭議。而關于其具體定位則是見仁見智,爭議頗多。經考證歷代醫學典籍中相關記載,有“足內踝下”“踝下四分”“內踝下五分”“足內踝下一寸”等說法,更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載:“足內踝下,赤白肉際陷中,令病患穩坐,足底相對取之。”教材中對此穴的定位也在不斷修訂,第9版《針灸學》對其定位描述為:在踝區,內踝尖下1寸,內踝下緣邊際凹陷處。
“穴”有洞穴、孔隙之義,照海定位可有踝關節內側3個凹陷。根據賀普仁對此穴的認識及臨床針刺經驗,其定位應為足舟骨、距骨與跟骨所構成的凹陷處,但然谷穴位于足舟骨粗隆下,相較于賀氏刺法中照海穴位置更接近趾端。
丘墟透照海的兩種不同針刺方法
由于不同學者對照海穴的定位持有不同意見,故而產生了不同的針刺方法。
常規刺法
以3寸(75mm)毫針自丘墟穴刺入,沿跗骨竇外口前緣,針尖朝向內后方,經跟骨、距骨中關節面與后關節面之間的部分穿過跗骨竇,其關鍵在于通過其內側的狹窄骨性管道,可先取足微內翻位,進針至約35mm左右換成足微外翻位,緩緩進針,最終使針尖抵達跗骨竇內口處皮下,以針尖不透出皮膚為宜。
賀氏刺法
以3寸毫針(75mm)自丘墟穴刺入,沿跗骨竇外口后緣,針尖朝向內前方,經過跟骨、距骨前關節面與中關節面之間的部分,到達足舟骨、距骨與跟骨所構成的凹陷處,以針尖抵達皮下而不透出皮膚為度。
跟骨溝與距骨溝的前關節面與后關節面之間通過以5寸(125mm)長針針刺照海穴皮膚的攝影試驗觀察到,常規刺法行針路徑是略向前下方凸出的弧線,針在此路徑中有一定曲度。從跟骨的骨性結構可以看出,其原因在于此路徑需要經過一骨性隆起(即距跟骨間韌帶附著點),而當采用賀氏刺法時,毫針通過前、中關節面之間,因其較為低平,則無此阻礙,故較常規刺法便捷順暢,易于掌握,且臨床中據患者反映,賀氏刺法的針感更為強烈。
丘墟透照海的臨床運用
丘墟透照海對踝關節急性損傷后出現的瘀滯腫脹及筋脈失養所致慢性損傷均有良好效果。賀普仁多采用橫透刺法,因其能溝通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及陰蹺脈四經經氣,既能疏肝利膽,又能滋補腎陰,故可將其運用到多種肝膽疾患和少陽經分布區域的病變,如膽囊炎、膽結石、膽絞痛、帶狀皰疹或因肝膽功能失調引起的脅肋脹滿疼痛、目痛、耳鳴以及肝胃不和導致的胃脘部脹滿疼痛、惡心反酸等證。
足內翻是腦卒中后遺癥中多見的并發癥之一,由于足內翻將嚴重地影響腦卒中患者的下肢運動。丘墟透照海的扎法:自丘墟穴進針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應緩慢前進,從踝關節的諸骨縫隙間遂漸透過,進針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見針尖蠕動即可,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轉瀉法,即左側逆時針:右側順時針捻轉用力,針體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鐘,手法結束后,將針體提出1~1.5寸,留針15分鐘。
小結
賀普仁認為該法能溝通透穴所在經絡與俞穴,使營衛氣血得以疏導,加強經絡間的聯系,擴大針感范圍,提高了針刺的治療作用。一穴多效、一針數功。但丘墟透照海操作難度較大,因此明確解剖結構,了解針刺過程的行針路徑,對掌握透刺要領、減輕患者痛苦、提高臨床療效大有裨益。
丘墟穴屬足少陽膽經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千金要方》:“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附筋腳攣?!?/span>
照海穴系足少陰腎經之八脈交會穴,通陰蹻。定位在足內側,內外尖下方凹陷處。
丘墟透照海需針通過跗骨竇,關鍵在于通過內側份的狹窄的骨管。能否順利通過關鍵是解決針刺的部位與金針方向的問題。
1.進針部位的選擇
據載,四旁高中央下白丘,墟大丘也,丘墟穴在足外踝如前凹陷處,骨縫中,即丘墟穴位于跗骨竇的外口處。在較大的范圍內任意下針,只求針尖朝內踝下一寸,能順利透過的機會較少。若能選擇出最佳針刺部位,那么透針將不會有多大困難。
怎樣選擇最佳針刺點,解決這個問題仍需借助于根骨。在圖一中取根骨溝內口的中點,再取中關節面與后關節面之間的中點,鏈接這兩點,并向外延長該延長線與根骨的前外側角(根骨前緣與外側緣相交處)相交之點。與跟骨溝內口的中點連一線可看作是跟骨溝的平分線,原則上說,這條平分線外側份任何點均可作為針刺點。
2.進針方向
據載,照海穴在內踝下一寸(有謂四分者)。以透針通過的部位而論,照海穴位于跗骨竇內口處,跟骨溝的內口位于載突上面后端根部,如此照海穴便可準確摸認,以便引導透針。
3.進針的調整
選擇了最佳針刺點和照海的準確位置,透針一般并無多大難度,往往均能順利透過。但因操作的熟練程度不同及解剖上的差異,對成功率仍較大影響。常需要調整進針方向才能透過。但調整進針方向的角度不宜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