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島作者:張軍鋒
生活越來越好,痛風越來越多!那個痛,教人輾轉反側,痛不欲生,硬生生的疼啊!
西醫認為痛風病是人體內嘌呤的物質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屬于關節炎的一種,又稱代謝性關節炎。本病多見于30~45歲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驟,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驚醒,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本病一般呈間歇性發作,急性發作時多出現關節劇烈紅腫熱痛,夜間加劇,70%以上的患者首發關節為足跖趾關節,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關節,且有結節形成,甚或潰流脂液,患者常因疼痛難忍來就診。
中醫認為“痛風”屬于“痹證”的范疇。從病因來看,受寒受濕雖是誘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濕濁瘀滯內阻,才是其主要病機。發病和“吃得好、運動少”的不良生活密切相關。患者大部分比較胖,多為痰濕體質,貪吃、嗜酒,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痰濕滯留在血脈之中,與血相結就是濁瘀,滯留在經脈,則骨節腫痛,結節畸形,甚則潰破,流濃水。
吳雄志教授指出:“讓患者把舌頭卷起來,大家看到舌下有珍珠石樣的白色的細小的結節,類似痛風結節的人,他就尿酸升高。“這個訣竅大家可以試試,在此衷心感謝吳老師。
如何讓痛風不再“痛”?本人深入學習了前輩經驗,結合個人臨床體會,自擬“止痛煎”加減化裁,滋陰清利濕熱,活血通絡止痛,治療急性期痛風效果顯著,如能結合針灸及刺絡放血療法,見效更快。
藥物組成:威靈仙30克、獨活20克、土茯苓60克、 絡石藤20克、忍冬藤30克、薏苡仁30克 車前草60克 雞血藤60克 生地60克 百合60克 防風20克 白礬6克 郁金30克 滑石30克。
濕熱重加黃柏15克、蒼術15克、川牛膝30克、蠶砂30克、荷葉30克、萆薢20克以清熱利濕。
淤血較重,可加赤芍30克、地鱉蟲10克、桃仁15克、地龍10克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活血化瘀止痛。
瘀蘊遏化熱,可加清泄利絡之葎草20克、虎杖30到60克 、茵陳30克、生石膏60~120克,以清熱化瘀。
疼痛難忍者,可以酌加全蝎3~6克 蜈蚣2~5條 延胡索15克 五靈脂15克 以開瘀定痛。
腫脹較甚者,加僵蠶15克 白芥子10克 制膽星10克 等化痰藥,可加速消腫緩痛。
關節僵腫,結節堅硬者,可加炮甲15~30克 蜣螂6克 蜂房10克等可破結開瘀,既可軟堅消腫,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標。 “痛風”急性發作期,止痛煎中各藥物劑量宜大,尤其是土茯苓、雞血藤、百合、生地、萆薢、車前草、忍冬藤之用量,量小效果不佳!應依據證候之偏熱、偏寒之不同,而酌情配伍。
(作者張軍鋒,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科主治醫師,擅長針藥并用,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急性腰扭傷、急性痛風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