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女人都喜歡用艾灸來養生保健,那么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說法。
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
艾灸具有養生保健的作用,并且艾灸在我國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了。艾灸可以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并且艾灸也可以調理身體治療痛經等病癥。那么月經期間可以艾灸嗎?
專家表示,月經期是否可以艾灸,這個取決于個人情況決定的:
1、經期有些人量比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如果此時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并且導致經量更大。
2、如果經量比較少,那么經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著艾灸的時候活血化瘀疏經通絡,并且排出體內的一些瘀阻,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3、我們在艾灸的時候一定要因人而異,不能肯定的說經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說經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經期艾灸有些時候會有很好的效果,借著經期排血量,可以幫助體內排污、垃圾、一些血塊等等。
中醫認為痛經多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如果是痛經的話可以用艾灸來緩解疼痛,那么痛經艾灸什么穴位?一起來看看。
痛經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治療痛經的方法,取中極和關元、氣海、三陰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時可以采用仰臥姿勢,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絨放于姜片上,點燃后施灸。
如果感覺溫度過高可以稍移動一下位置,以免燙傷皮膚,而三陰交則可采用懸灸方法施灸,在月經開始的前幾天開始,月經停止后在灸數日,每個穴位灸20至30分鐘。
1、中極穴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主治疾病:癃閉,帶下,陽痿,痛經,產后惡露不下,陰挺,疝氣偏墜;積聚疼痛,冷氣時上沖心;水腫,尸厥恍惚;腎炎,膀胱炎,產后子宮神經痛。
標準定位: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主治疾病:腎虛氣喘,遺精,陽痿,疝氣,遺尿,淋濁,尿頻,尿閉,尿血,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崩漏,腹痛,泄瀉,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脫垂,神經衰弱,暈厥,休克等。
3、氣海穴
標準定位:氣海穴位于小腹,肚臍正下方1.5寸(大約二指寬就是了。
主治疾病:黃褐斑、頭發枯黃、腹痛、水腫鼓脹、便秘、痢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等。
4、三陰交
標準定位: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艾灸治痛經是通過艾葉的特有氣味與溫熱的刺激,來調整體內機能,達到緩解子宮肌肉反射性痙攣、解痙活血通絡止痛的目的。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以上就是一些艾灸的相關知識,如果想了解更多關于艾灸的內容,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