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穴
1.絡穴的理論意義 ''絡''有聯絡和散布的意思。十二經的絡脈表里相通,各有1個絡穴,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加上任脈絡穴鳩尾位于腹、督脈絡穴長強位于尾骶、脾之大絡大包穴位于胸脅,合稱''十五絡穴''。絡穴為臟腑經絡陰陽表里之間的互交聯系點。
絡脈的主要功能是加強十二經脈中表里之間的聯系。絡脈雖然也進入胸腹里面聯系內臟,但沒有固定的絡屬聯系,它著重溝通分布于肢體的表經和里經。陰陽經的絡脈相互雙重交通連接,故有''一絡通二經''之說。
絡脈的另一功能是有統屬全身絡脈的作用。十五絡也可稱為''大絡'',其他尚有一般的絡脈、孫絡、浮絡等等,大絡對這些絡脈起著統率作用。
2.絡穴的臨床應用 絡穴的臨床應用,以主治各自所屬絡脈的虛實病候為主。對絡脈病候,《黃帝內經》列舉的內容比較簡單。從相關描述中可以看出,絡脈脈氣異常時所反映的癥狀,基本上類似于本經脈臟腑病候。了解絡脈的病候與作用對絡穴的臨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十五絡脈脈氣異常,出現各自的病候時,皆可取用相應的絡穴加以治療。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膈脹滿,虛則不能言語。可取其絡穴通里,根據''補虛瀉實''的原則來治療。余經類推。因絡穴又能溝通表里二經,故絡穴不僅能夠治本經病證,也能治其表里之經的病證。
如手太陰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疾患等。此外,''初病在經,久病在絡'',血、氣、痰、濕等邪氣積聚,每每由經入絡,故凡由內傷引起的諸種慢性疾病均可選取有關絡穴治療。此外,絡穴還對其他一些相關經脈的病證有治療作用。例如足陽明的絡穴豐隆,既能主治喉痹、狂癲、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腹脹痛等本絡脈和足陽明經病候,又能主治面浮腫、四肢腫、煩心、心痛、身重、嘔吐等足太陰經病候。同時,因''脾能統血'',并能主治崩漏、月經不調諸癥;由于''治痿獨取陽明'',又適用于腿足弛軟、脛枯等病候;又因肺胃脈氣相通,還能治療''梅核氣''及痰嗽病等。
絡穴在臨床上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里經的原穴配合使用,此稱''原絡配穴法(表3)。本經用左右原絡配穴:原在病側,絡取對側。表里經原絡配穴:如食滯消化不良,取太白、豐隆。同名經原絡配穴:如太白列缺,治脾虛痰盛。隨意原絡配穴:如合谷與支正;合谷與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