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謝錫亮(1925.9.16-2018.1.16),河南原陽縣人,主任醫師,山西省名老中醫,曾任山西省針灸學會副理事長。早年師從我國著名針灸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現代針灸學科的奠基人承淡安先生,得其真傳。在工作中繼承和發揚了承淡安的學術思想,在臨床和教學上均有諸多建樹,是中國針灸澄江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聘為中國針灸專家講師團教授,臺灣自然療法總會顧問,香港針灸學會學術顧問,山西中醫學院客座教授。在山西省襄汾縣人民醫院工作30多年并創建襄汾縣中醫院。2009年被山西省針灸學會授予“針灸泰斗”稱號。
背誦歌訣
謝錫亮 關玲
中醫學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著作浩瀚。初學者經常望洋興嘆,不知從何下手。然而,從歷代名家和自學成材者的學醫經歷來看,他們大都是下功夫苦讀背誦,博覽群書而成功的。所以背誦是中醫傳統教學方法之一,千萬不可忽視!針灸醫學的內容非常豐富,特別是經穴部分要占絕大篇幅,如十四經脈的循行路線,病候和多個個穴道的分寸部位以及各種特要穴,另外還有許多治療驗方。卷帙浩繁,種類很多,不易記憶。它們的文字簡練,詞略義廣,易于誦讀,易于記憶,而且伴隨性強,實用價值大,加上其文氣流暢,鏗鏘和諧,念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靜,一旦念熟就會長期不忘。尤其是在青少年時代把它讀熟,能夠背誦如流,就會終生牢記,臨床使用時便能脫口而出,左右逢源,準確地擬出配方,找到穴位。臨床醫生使用針灸歌訣,猶如演員登場歌唱,相聲家說白語一樣,必須熟記,要能夠背誦,說來就來,從容流利,出口成詞。否則臨用時胸無成竹,茫然失措,再查因此必須必須基本基本功的鍛煉,把各種常用的歌訣讀熟,給臨床應用打下良好基礎,其中十四經穴分寸歌尤為重要。臨床上始終針刺,艾灸,都必須在一定的經穴上施行。而十四經穴分布于周身,錯綜復雜如果零散記,則雜亂無章,經常學前忘后,費力大而收效小;有人甚至通過穴位名稱的歌訣強記住穴名,還是不知道所在位置和分寸;甚至知道穴名和部位,不知該穴歸哪一經,還是掌握不了經穴的主治原則,也就不會循序取穴。因此,必須先熟讀十四經穴分寸歌,把經脈循行和穴位系統地搞清楚,有了這個基礎,其他治療歌訣就好讀了。此外,背誦歌訣要有主次,要抓住最緊要的,要選擇少而精的,勿貪大喜多,這樣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十四經分寸歌為例,如果讀會十四經分寸歌,不但熟悉了全身穴位的名稱,同時也對經脈在體表循行的路線有了概念,并且給循經取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可以掌握經穴的共性,即經穴的主治原則。讀會本歌訣,可以代替《臟腑十二經穴起止歌訣》,《十四經脈循行歌》,《十四經穴總歌》和《周身經穴賦》,不但條理清晰,因此,讀歌訣一定要善于選擇,抓住重點,不能見歌就讀。讀十四經穴分寸歌要苦讀巧讀,最好在每天清早,所謂讀古典文學,詩詞,外語,臺詞一樣,高聲朗誦,眼看耳聽,心領神會,高聲念一遍等于默念數遍。也就是逐句攻,分段讀,按章節,有條不傾斜地依次讀熟。只要下工夫去讀,大約經過三周圍最終,要達到的標準是:隨時隨地穿過出口成歌。凡指出來一條經脈,可以有地點地背出本經的穴名和分寸;指出一個穴名要會背出本穴的一句口訣,并指出分寸部位;指出一個穴名能答出歸歸那一經,是否什么“特要穴”。具體方法是,念會上句再念下句,念會上段再念下段,念會一經再念一經,每天早上都要從頭念起,熟悉的要開快車一念就過,到生的地方再努力總之,不厭百遍千遍地大聲念下去,最后達到能背誦的程度。這就叫“循環替代”。背誦法”。先“死讀”而后即可活用了。讀歌訣時首先要理解歌詞的意思。對生字的讀音要查字典讀正確;對名詞術語要理解;還要知道哪是本經的穴道,是什么經本名。還要注意經脈循行的起止,轉折,通關過節的地方,剎車了解經脈的循行路線。讀完分寸歌,再通過實際劃經點穴,可以掌握全身的主要經脈,穴名,部位,分寸了。然后再把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的內外循行,屬絡,聯系,分支,交接,交叉分開因此,必須下一番苦功把它讀熟。其次再讀特要穴歌訣和治療歌訣。這些歌訣都比較順口,有的篇幅很短,有了十四經穴分寸歌的基礎,就很容易讀,容易記了。讀歌訣要持之以恒,朝斯夕斯,心承口誦。功夫下到,自然有成。甚至讀熟之后也要不時地溫習,反復吟哦,才能鞏固。要學白居易“苦學力文,不遑寢息,口舌生瘡,手肘成胝”的精神;要有“頭懸梁,錐刺股” ”的勇氣。讀歌訣也可以和練針結合起來,作到“針不離手,歌不離口”,同時進行,節約時間。也可以將默讀,默寫和朗誦結合起來,默讀方便思索;抄寫可以加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古往今來,凡是在學術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苦讀苦學得來的。好逸惡勞,不動腦子,終將虛度年華,一事無成。須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就是讀書的最好方法,也是我們練習針灸基本功的最好方法。學習中醫其他各科也不例外,都需要熟讀歌訣和主要經文。如:脈訣,藥性,湯頭,屬于初學糾正讀之歌訣;再進一步要讀《內經》,《難經》,《傷寒》,《金匱》等的重要條文,多多益善,量力選讀,以精為要,以熟為貴。精讀熟記之后,在臨床應用時便知其要妙之處了。是死讀書而走“捷徑”,取“巧法”,只求當時理解而不求熟記。這樣一則記憶不能持久,二則臨床應用時不知悉,便茫然無所措了。望學者留意,身體力行,能夠明辨巧拙,真正體會“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歷不知難”之義。足少陽膽經穴位分寸歌
(由于文章只能上傳10個音頻,點擊文字聽)
足厥陰肝經穴位分寸歌
(由于文章只能上傳10個音頻,點擊文字聽)
任脈穴位分寸歌
(由于文章只能上傳10個音頻,點擊文字聽)
督脈穴位分寸歌
(由于文章只能上傳10個音頻,點擊文字聽)
入前發際0.5寸:神庭,眉沖,曲差,頭臨泣,本神,頭維。第四間隙中:膻中,神封,乳中,天池,天溪,輒筋,淵肘。縮短關節一周:解溪,中封,商丘,太溪,昆侖,丘中繼。同時條經脈穴位在同一水平線:豐隆/條口;陽交/外丘;委中/委陽;交信/復溜;支溝/會宗;眉沖/曲差。? 注:本文摘自《針灸基本功》作者:謝錫亮、關玲,由培醫教育(tcmedu)整理,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