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今草)的基本筆畫及其書寫方法
草書,是漢字的簡化書寫形式,是中國書法“五體”之一。它包括:章草、今草兩種。我們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草書”,指的是草書中的“今草”。在今草中,書寫比較潦草、狂野的,我們叫它“大草”或 “狂草”;比“大草”書寫較為穩(wěn)重、平正的,我們叫它“小草”。
今草 始于漢代, 到了晉代已經(jīng)成熟,唐代是它的鼎盛時期。傳說,今草是由東漢草書大家張芝始創(chuàng),因此,他被后世譽為“草圣”。東晉時期,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學張芝筆法,成為一代書法大家,世稱“二王”。到了唐代,進入了中國書法的鼎盛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書法名家,其中,孫過庭、張旭、懷素就是這一時期草書名家的典型代表。
今草 與章草和行書一脈相承。它的筆法,由章草和行書的筆法綜合演變而來。它打破了正書(篆、隸、楷)和行書程式化筆法的固定書寫模式,而注重于寫意。由于它書寫靈活,隨意生發(fā),使得草書體貌千姿百態(tài),趣味橫生。但是,它也增加了本身的辨識難度,尤其是狂草難以辨認,因此,草書很難被大眾接受,使它失去了漢字的實用性功能。盡管如此,由于它的字體簡化,書寫隨意,靈動夸張,情趣豐富,且易于抒發(fā)情感,而成為中國書法“五體”中最具藝術(shù)特質(zhì)、最具欣賞性的書體,備受書法家喜愛。
草書,雖然有自己的書寫符號,但是,它仍然保留了正書基本筆畫的形體特征;在正書筆畫基礎上,派生出了更多新的筆畫。它還運用了連筆和借代的方法,簡化了一些筆畫和偏旁部首。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簡體漢字中,有些字,就是采用草書符號來取代繁體漢字的。
中國書法五種字體形態(tài)比較:
在中國書法五種字體中,草書的用筆方法是最靈活、最隨意、最富有變化,也是最復雜、最具有不確定性的一種筆法。在每一筆畫的書寫過程中,都有提、按所產(chǎn)生的輕重變化。并且,每個筆畫都是順勢起、收;行筆過程中,中鋒、偏鋒、側(cè)鋒就勢相互轉(zhuǎn)換;筆畫末端多以向空中直接提筆完成。草書的書寫速度,比其他書體快,節(jié)奏、律動性較強。如果書寫速度緩慢,沒有節(jié)奏,沒有提、按變化就會缺乏“神氣”。
在歷代書法家的草書作品中,唐代孫過庭的草書《書譜》較為規(guī)范,且字數(shù)較多,比較適合用作草書學習范本。本節(jié)就以《書譜》作為范本,來詳細解析草書基本的點、橫、豎、撇、捺、方折、圓轉(zhuǎn)、提、鉤、弧十種筆畫和由它們分蘗出來的多種筆畫的書寫方法。
在下列各種筆畫的書寫方法示意圖中,紅色的筆畫均為要講解的筆畫標志,每一筆畫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都是用分解動作的方法來解析它的書寫過程。分解動作的目的,是讓大家更加詳盡了解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的局部細微動作。示意圖解析的連續(xù)動作過程,不要誤解為扭捏造作,而是要把這些連續(xù)動作連貫起來在瞬間完成。
1.點畫(八種) 點畫,是指不同方向、不同體貌的點狀筆畫。在草書中,“點”的形體特征、
方向變化比較豐富,并且出現(xiàn)了兩點、三點連筆書寫形式。這種雙連點和三連點的連寫形式,是草書簡化的一種方法,用它來替代某些字中的某個偏旁、部首,或替代由更多筆畫構(gòu)成的其他部件。
各種點畫的書寫方法如下:
(1)小圓點 是指橢圓形的較小的點狀筆畫。書寫時,將筆尖垂直下按,
然后迅速提起完成。不需要附加其他動作,只是一按一提即可完成。
(2)橫點 是從左向右書寫的橫勢點狀筆畫。在草書中,它可以用來表示“橫畫”,也就是說有些“橫畫”可以縮寫成“橫點”。
圖190 橫點書寫方法示意圖
(3)豎點 是指從上往下書寫的垂勢點狀筆畫。在草書中,它可以用來替代“豎畫”。書寫時,就勢偏鋒向下落筆,下按拉長,然后向空中提筆完成。
(4)撇點 是從右上方往左下方書寫的斜勢點狀筆畫。在草書中,它還可
以用來表示“撇畫”。書寫時,就勢側(cè)鋒斜切起筆,然后向左下方出鋒完成。
(5)提點 是指從左下方往右上方書寫的斜勢點狀筆畫。在草書中,它與“提畫”通用,也就是說:有些“提畫”可以用“提點”來替代。書寫時,就勢順鋒下按,然后轉(zhuǎn)折,再向右上方出鋒提離紙面完成。
(6)八字點 是指由兩個“點”構(gòu)成的組合點畫。因兩點呈“八”字形,
因此稱為“八字點”。八字點,有“上八字點”和“下八字點”之分:在字頂部
的叫“上八字點”;在字底部的叫“下八字點”。
①上八字點 是由提點和撇點組成,提點在左,撇點在右。書寫時,先寫左側(cè)的提點,然后在空中行筆,運行到右側(cè)的撇點起筆處,再順勢落筆書寫撇點完成。在空中行筆時,如果筆鋒沒有離開紙面就會出現(xiàn)牽絲,這是允許的。
②下八字點 由提點和撇點或斜點組成。書寫時,先寫左側(cè)的點,然后提筆在空中運行,再下落起筆書寫右側(cè)的點。
(7)雙連點 是指由兩個“點”連筆寫成的組合點畫。它有左右雙連點和
上下雙連點兩種形式。在草書中,左右雙連點是“口”字的簡化符號;也可用它
來替代由多個筆畫構(gòu)成的其他部件。而上下雙連點,則可用來替代三點水及由更多筆畫構(gòu)成的其他偏旁和部件。
①左右雙連點 是指從左向右連筆書寫的兩點組合點畫。書寫時,就勢順鋒落筆寫左邊的點,然后順勢右行下落寫右邊的點;末端可藏鋒,也可出鋒。
②上下雙連點 是指從上向下連筆書寫的兩點組合。它是“三點水”的簡化
符號。還可以用它來替代由更多筆畫構(gòu)成的其他部件。
(8)三連點 是指由三個“點”連筆寫成的組合點畫。草書中,它除了表
示三點以外,還被用來表示“心字底兒”、“四點底兒”、“竹字頭兒”以及其
他多種偏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