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師、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助理黃禮登
德國有聯邦和州兩套互不隸屬的檢察系統。在州層面有州高級法院內的總檢察院和州法院內的檢察院,少數地區還在地方法院內設有地方檢察院。在聯邦層面只有一個聯邦總檢察院。總體上講,聯邦總檢察院在行使刑事訴訟法相關職能時,其權力義務與州檢察機關相同。但是,在機構設置、人員、管轄、起訴等方面,仍然有不少獨特之處。
德國聯邦總檢察院的主要任務是對涉及國家安全的犯罪進行偵查和起訴。這類案件由德國法院組織法作了詳盡的列舉。它們又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專屬聯邦總檢察院管轄的案件。這類案件包括實施預備發動侵略戰爭、叛亂、叛國、針對外國機關及其代表的犯罪等案件,涉及20余個罪名。德國國際刑法典所規定的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和戰爭罪也是聯邦總檢察院管轄的罪名。第二類是可歸州檢察機關負責,但是在一定條件下聯邦總檢察院須主動行使管轄權的犯罪案件。這類案件包括實施煽動侵略戰爭、維護被宣布為違憲之政黨、謀殺、嚴重縱火犯罪等案件,涉及20多個罪名。當涉及第二類罪名的案件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或者可能危害德國的內部及外部安全等特定情形時,聯邦總檢察院應當行使管轄權,這種管轄權叫作“收辦權”。在特定條件消失后,聯邦總檢察院可在起訴前將案件轉回給相應的州檢察機關。除直接負責偵查和進行起訴外,聯邦總檢察院還要參與刑事訴訟中上告或抗告到聯邦法院的法律救濟程序。
聯邦總檢察院在司法行政領域是聯邦的代表,代表聯邦參與到涉及聯邦法院、聯邦行政法院、聯邦財稅法院、聯邦紀律法院以及涉及它自己的行政程序和法院訴訟中。
此外,在州高級法院向聯邦法院進行案件請示時,聯邦總檢察院也要發揮一定的作用。當州高級法院準備作出與聯邦法院既有判決不一致的判決時,可以向聯邦法院請示。而這種請示需經聯邦總檢察院提交給聯邦法院。在此過程中聯邦總檢察院要提出自己的法律意見。
聯邦總檢察院還是歐洲司法合作組織關于恐怖主義問題的聯絡單位。歐洲司法合作組織位于海牙,宗旨是服務各歐盟國家法院、檢察院以及其他司法機構,對各國國內的刑事程序進行協調和支持。聯邦總檢察院有義務向歐洲司法合作組織提供自己偵查中獲得的對歐盟反恐問題有重要意義的信息。這有利于在歐盟層面對恐怖主義進行刑事追訴,也有助于發現國際恐怖主義的跨國聯絡情況。
聯邦總檢察院的機構名稱頗具特色,被稱為“聯邦總檢察長”,和它的首長職務名稱是一樣的。聯邦總檢察院位于卡爾斯魯厄市,它在位于萊比錫市的聯邦法院第五刑事庭還設置了一個辦事處。聯邦總檢察院設置有TE廳(反恐怖主義廳)、S廳(反間諜、國際犯罪廳)、R廳(上告廳)三個業務部門以及辦公廳、財物、人事等服務部門。每個業務廳又分為不同的處。比如反恐怖主義廳下設一個“偵查程序基本問題與安全機構合作處”,該處負責協調聯邦總檢察院與聯邦刑事局、情報局、共同反恐中心的合作。
聯邦總檢察院的人員分為檢察官和各種工勤人員。檢察官按薪資級別分為聯邦總檢察長、聯邦檢察官、高級檢察官和檢察官。截至2014年底,聯邦總檢察院共有工作人員235人。其中,聯邦總檢察長1人,聯邦檢察官25人,高級檢察官和檢察官共計50人。還有一類人員是各個州司法部派往聯邦總檢察院擔任檢察官助理的人員,他們已經是州里的法官或檢察官了,一般在聯邦總檢察院工作三年,帶有掛職鍛煉的性質。2014年這類人員有30人。聯邦總檢察長對其下屬人員擁有指令權和監督權。對本機構的其他檢察官擁有案件的交辦權和親辦權。交辦權是指將其他檢察官辦理的案件轉交給另外的檢察官辦理,親辦權是指總檢察長將案件收歸自己親自辦理。
聯邦總檢察長和聯邦檢察官的選任較為特殊,經聯邦司法部長提名、聯邦參議院同意,由聯邦總統任命。而本機構內的高級檢察官和檢察官的任命無需聯邦參議院的同意。
聯邦總檢察院可指令聯邦和州的多個機構實施偵查。
聯邦總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時,擁有刑事訴訟法賦予的各種追訴手段,這一點與州檢察機關并無二致。但是由于聯邦總檢察院辦理的是諸如涉及國際恐怖主義等大案要案,它可以比州檢察官更為自由地、更大范圍地對被指控人采取多種強制性的偵查措施。州檢察機關在向法院申請采取強制措施時,法院會根據比例性原則來決定是否批準。而對于聯邦總檢察院希望采取的強制措施,法院在權衡時往往會支持聯邦總檢察院的意見。聯邦檢察官在對恐怖犯罪的被指控人進行電訊監聽時,不僅涉及到被指控人本人,還會涉及他的家庭成員、朋友和同事。這種現象在州檢察機關辦理偵查案件時是較少出現的。
聯邦檢察官雖有權親自偵查,但它通常會把具體的偵查工作交辦或委托給其他機構和人員來實施。德國聯邦刑事局法規定,曾在聯邦和州的警察執法機構任職四年以上的聯邦刑事局的人員,是檢察官的偵查人員。因此在刑事追訴范圍內,聯邦檢察官就自己管轄的案件,可以直接向他們下達有關偵查工作指令。聯邦刑事局負責追訴有組織的武器、毒品、藥品買賣及針對聯邦總統等高級官員的犯罪等一系列犯罪。對于聯邦刑事局管轄以外的案件,如果需要他們參與,聯邦檢察官可以以委托的方式交辦偵查任務,聯邦刑事局必須執行。同樣,聯邦的檢察官可以指令聯邦警察機構、州刑事局、州警察機構的執法人員執行偵查任務,并對整個偵查過程進行領導。但是,聯邦檢察官沒有權力對州檢察機關發出指令。
所有州檢察機關擁有的法定和酌定不起訴權力,聯邦總檢察院都有。德國刑事訴訟法還特別賦予聯邦總檢察院對涉及國家安全的特定政治類案件不起訴的權力。如果已經提起公訴,則可以撤回起訴。前提是追訴此類犯罪會給德國帶來嚴重不利后果,或者其他公共利益超越了國家追訴的利益。所謂嚴重不利后果,就是德國公民可能會被劫持為人質、可能發生重大外交糾紛等等。其他公共利益須是整個法律共同體的利益,它應該超越以預防為目的的刑事追訴利益,比如可以和外國交換諜報人員等等。這種不起訴制度反映了立法者認可國家可能在特殊情況下處于緊急狀態,國家追訴犯罪的利益在此情況下不得不退居其次。應該說,這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此外,對于國際法上的犯罪,聯邦總檢察院也可基于上述同樣的理由不予起訴。德國刑事訴訟法還特別規定,當被指控人沒有在德國境內,或者當德國國籍的被指控人已經被國際法院或他國法院追訴過了,聯邦總檢察院同樣可以不起訴。
聯邦總檢察院的工作涉及到重大內政和外交安全,而內政與外交是由政府負責的,因此檢察機關必須在刑事訴訟法的框架內貫徹政府的刑事政策和政治目標。對于重大案件,聯邦總檢察長有義務在作出是否起訴的決定前,向聯邦司法部長匯報并聽取其意見。
聯邦檢察官追訴犯罪,如果直接在聯邦法院起訴,就意味著沒有地方進行二審了,因此德國采取了所謂“借機構”的辦法,即借州高級法院來行使聯邦的刑事司法權。這種形式被稱為間接的聯邦司法或者實質的聯邦司法,目的是讓聯邦司法也能保持二審。具體由哪個州高級法院接受聯邦總檢察院的起訴,則是根據案件發生地來決定。每個州自己的州總檢察院同樣可以將刑事案件起訴到州高級法院,此時州高級法院行使的是州的刑事司法權。聯邦總檢察院原始管轄以外的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由聯邦總檢察院根據案件的影響來決定是否行使管轄權。聯邦總檢察院不行使時,則由州總檢察院進行管轄。因此實踐中,州總檢察院在遇到此類案件時,往往會上報聯邦總檢察院,征詢其管轄意見。
聯邦總檢察院到州高級法院起訴,開啟一審審判程序。對該案的上告審理則由聯邦法院負責,聯邦總檢察院的上告廳參與上告訴訟活動。對于對州高級法院一審的由州總檢察院起訴的案件的上告,也是由聯邦法院作為上一級的救濟法院,同樣由聯邦總檢察院參與上告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聯邦總檢察院開啟偵查程序后到提起公訴之前,如果要對被指控人采取需要法院批準的強制措施,是向聯邦法院的偵查法官申請批準,而非向州高級法院的偵查法官提出申請。
聯邦司法部長可對聯邦總檢察長行使臨時退休申請權。
在德國第一帝國建立之初檢察機關成立時,基于政治原因,檢察官隨時會被免職或停職。德國第三帝國時期,元首可以不經任何程序不需任何理由將檢察官置于候職狀態。
根據德國現行法律規定,聯邦總檢察長和國務秘書,各部的司長,外交、國防部門的高級官員等均屬于政治官員。州層面也存在著政治官員,但隨著2010年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最后一個廢除州總檢察長政治官員身份,德國各州的檢察官均不再是政治官員了。
政治官員在履職期間,有義務與政府的基本政治觀點或者政治目標保持一致。德國聯邦公務員法規定,根據相應的部長的申請,聯邦總統可以隨時將聯邦的政治官員置于臨時退休狀態,且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政府(聯邦總理及其部長)對其高級官員因為政治上不能保持一致,喪失了政治信任,就可以作出這樣的決定。決定一經通知到政治官員本人馬上生效,沒有過渡期,沒有聽證權。這種制度的設計本意是為了確保政府對于行政的控制力。
聯邦司法部長可以向聯邦總統申請將聯邦總檢察長置于臨時退休狀態,由于聯邦總統只有形式上的審查權,所以聯邦司法部長可以無障礙地將其政治意圖間接貫徹到聯邦檢察工作中去。事實上,無需真正動用這種權力,這種權力就會對聯邦總檢察長產生極大的影響力。除了臨時退休申請權,聯邦司法部長還可對聯邦總檢察長就具體檢察工作發出有約束力的指令,但是發出這種外部指令要受到法定原則的限制。相比之下,無需理由不受限制的臨時退休申請權更具震懾力。聯邦總檢察長在領導檢察工作時,往往會自覺領會和踐行政治層面的精神。幾十年來,德國聯邦司法部長對聯邦總檢察長只偶爾行使過幾次臨時退休申請權。最近一次發生在2015年8月4日,聯邦司法部長馬斯向總統高克申請了將聯邦總檢察長朗格置于臨時退休狀態。朗格在2015年5月啟動了對兩名記者涉嫌泄露國家秘密的刑事調查,他指責馬斯部長在此案件中干涉司法的獨立性。而馬斯則認為他們之間的信任已經持續性地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