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法律文化】提升爭點確定技術,專家有話說



我國爭點確定機制 和庭審方式的反思與重構
復旦大學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章武生
  在國內某基層法院的審判庭中,一件合同糾紛訴訟案件一審的法庭調查正在進行,雙方代理律師為體現自己的“審慎盡職”,都按照“窮極有利證據”原則,事無巨細竭盡所能提供對己方有利的證據。按照一般程序慣例,法官首先主持審查原告方所提供的36項證據,然后再是被告方所提供的24項證據,前后共60個證據的法庭調查,差不多用掉了整整一天時間。其間,一方當事人的代理律師按照事先編排好的證據順序逐一介紹己方提供的全部證據,并論證該證據或該組證據能夠證明哪些待證事實。此時最常見的情況是能夠不斷聽到另一方當事人的代理律師反復重復一句話“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關聯性有異議,和本案無關”。有時對一些重要的證據,雙方律師會發生爭執,往往會有律師想在法官對該證據印象比較清晰時,圍繞所舉證據對整個案件的事實以及法律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以便使法官加深對己方有利的印象;而對方律師自然也毫不示弱地加以反駁,于是唇槍舌劍就此展開,如果法官不加以制止,雙方圍繞一個證據的辯論可能半個小時都難以結束。于是,擔心庭審時間失控的法官就會不斷制止律師超范圍的發言,我們常常能聽到法官這樣指令:“就該證據的質證到此結束,法律問題和對整個案件的觀點到法庭辯論時再講”。即便是在庭審駕馭能力很強的法官有效組織下,庭審中絕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在了審查證據的“三性”上,雙方當事人進行法庭辯論的時間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當事人提出了新證據,可能還需要另定日期開庭質證。
  
  前面所描述的場景對于法官和律師來說可能都不陌生。如果遇到較為復雜的案件,在一個案件中雙方當事人提供超過一百個甚至更多證據材料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僅僅法庭調查就用去數個工作日的情況并不鮮見。
  
  筆者在我國臺灣地區的地方法院看到的則是另外一種情景,一個法官一天開十個庭是常態,半個工作日開八個庭的情況并不鮮見。在日本,超過一個小時的庭審并不多見。那么,我們庭審時間長是否應了我們中國傳統的一種說法“慢工出細活”呢?從實際效果看,結論完全相反。由于我們許多案件沒有確定爭點或爭點確定不當,沒有圍繞爭點進行舉證質證和辯論,導致了許多案件在爭點模糊的情況下審查了許多沒有必要審查的證據。而在德日等大陸法系國家,由于爭點確定得比較好,一個案件每次開庭的時間和累計開庭的時間雖然比我們花費得少,但是庭審質量卻比我們要高出很多,上訴和申請再審案件的數量比我們少得更多。這種反差主要就是爭點確定價值的體現:爭點不明,訴訟就會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訴訟過程中的事倍功半。明確了爭點,當事人才會有針對性地舉證和質證,法官也更容易查清案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為如此,法治發達國家和地區對爭點的確定均非常重視,并在民事訴訟法中作出了明確規定。
  
  我國民事訴訟法直到2012年修改時才對爭點確定作出規定,至今民事訴訟法中法庭調查順序的規定,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兩階段劃分的規定仍與圍繞爭點舉證、質證和辯論的規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沖突。我國民訴法當事人可以不提交答辯狀的規定不僅嚴重影響爭點的整理和證據的固定,而且也給來自當事人的訴訟突襲提供了條件。
  
  要消除上述弊端,筆者認為,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國情,對我國復雜案件的審理從要求被告提交答辯狀到法官主持原、被告雙方證據交換和爭點確定,以及言詞辯論時對爭點的修正在法律上作出系統的規定,并在庭審中予以貫徹執行,從而改變庭審的盲目性。
  
  除上述立法的完善外,爭點確定技術的提升是一個重要方面。我國爭點確定理論與技術目前處于非常落后的狀態,學校里基本上沒有爭點確定理論的講授和技術方面的訓練,法官基本上都是通過向身邊的同行學習,自己摸索和感悟確定爭點。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爭點確定比較適當的法官是少數,多數法官在爭點確定上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少法官將待證事實作為爭點。在侵權案件中,是否構成侵權這一待證事實成了爭點。合同案件中,合同是否成立或合同是否有效等待證事實成為爭點。這往往會使爭點確定過大,讓缺乏關聯性的大量證據進入庭審,延誤庭審時間,影響庭審質量。例如,原告提起請求被告支付買賣貨款的訴訟,而被告則提出買賣合同無效的積極抗辯,由此該案的待證事實就是買賣合同是否成立生效。如果法院對當事人之間的爭執只明確到這一程度就開庭審理,那么可以設想,在庭審中原告要提出證據證明合同已經成立,被告要提出證據證明合同無效,大量無關的證據就會進入到庭審中。但是,如果法院通過進一步過濾爭點和讓當事人事實主張具體化,即讓被告提出合同無效的理由,發現雙方當事人對代表當事人簽訂合同的代理人有無代理權存在爭議。在此種情況下,這一買賣合同是否有效的真正爭點,就是表見代理能否成立的問題。顯然,原來要審查的許多證據是不需要審查的。
  
  改變這種落后的狀況,除了加強對爭點確定技術的研究和訓練外,還需要借鑒境外的立法經驗,對爭點確定前不得調查證據作出明確規定。此外,去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以及證據交換的情況,歸納爭議焦點,并就歸納的爭議焦點征求當事人的意見。”“法庭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爭議的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等焦點問題進行”。“人民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并征得當事人同意,可以將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合并進行”。這些規定,已經為庭審方式的轉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如果爭點確定技術再得以提高,庭審效率和質量就會大幅提高。現在的主要問題是,不少法官多年來爭點不明情況下進行法庭調查已經形成習慣,對這種做法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有些法官甚至片面認為這樣做是合法的,不這樣做可能是不合法的。所以,必須下大力氣改變這種落后的觀念和習慣,將爭點確定前不得調查證據,圍繞爭點舉證、質證和辯論提升到一個重要的位置。


案件爭點確定機制與訴訟傳統
復旦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王志強
  在民商事案件中如何確定爭點,關乎審判效率,也成為目前庭審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問題。如何建立爭點確定的新機制,逐漸引起法學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但從法律技術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似乎并非簡單移植某一特定西方現代國家的制度規定就可解決,因為這與該制度賴以存續和有效運作的司法模式,乃至整個訴訟傳統都息息相關。
  
  以普通法為例。淵源于中世紀英格蘭的訴答(pleading)制度,是英美法系訴訟過程中確定民事案件爭點的基本程序。這一制度建立在充分的當事人主義基礎上。中世紀訴答制度的技術化程度已經很高。原告根據己方證據和訴求,提出其事實和法律主張,被告必須針對這些主張做出答辯,即在以下四種方式中擇一而從:完全否認對方主張的事實;否認對方主張的部分關鍵事實,使對方的法律主張完全或部分難以成立;承認對方主張的事實,但提出其他事實,因此也隱含其他的可適用法律的主張;承認對方事實,但否定對方的法律主張。當然,原告也可以繼續對被告在事實方面的主張進行上述四選一的反駁。通過這樣的當事人訴答過程,最后形成事實爭點或法律爭點。雖然英美的民事程序迭經變革,但訴答制度的基本原則和流程被沿用至今。
  
  在這一過程中,法官的角色相對消極,工作量也小。一旦爭點確定,事實問題交由陪審團裁決,法律爭點由法官判斷是非,而最后的結果通常都基于雙方原來的各自主張,法官不主動追加。這樣,法官可以“坐享其成”,不必費心勞神。但對于當事人來說,律師在其中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由于存在禁止反言的規則,不允許出爾反爾,因此,如果律師在訴答技術上出現偏差,無論是事實主張的承認或反駁時出現差錯、甚至表述次序上的疏漏,還是法律選擇上存在瑕疵,都會導致敗訴。
  
  不難看出,在普通法訴答制度下,法官工作量可以明顯減少,這是因為他們將這一責任幾乎完全轉移給了當事人。相對于我國目前的體制而言,這樣的制度或許一定程度上能加快爭點的確定,從而使此后的舉證和質證過程更有針對性、更有效率。但從根本上而言,這種徹底的當事人主義,恐怕與我國民眾對于法官的期待都鑿枘不合。無論傳統的父母官意識形態,還是當代中國司法為民的導向,在根本上都與普通法中完全由當事人主導的模式格格不入。社會普遍意識對法院和法官主持公道、對公權力為民做主的期待,在這種模式下將被徹底粉碎。而且,在公益律師匱乏、而貧富差距已日益擴大的當代中國社會,當事人主義模式將加劇社會的不公。
  
  因此,當下中國的法律制度變革,即使僅是技術性、程序性的變化,也需要考慮全權全責政府這一基本政治結構,在提升法官能力、擴大司法權力方面多做文章。在目前的改革中,如果法官對爭點確定能擁有更多的主導權和決定權,將有利于他們引導和推動當事人的配合和參與,有利于司法權威的逐步提升和技術性的進一步加強,也將有利于審判效率的全面提高。


當事人的爭點整理及法官的爭點確定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法院院長 席建林
  集中審理源于英美法系國家,后被大陸法系國家效仿,該機制對提升訴訟效率,促進司法公正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也是近年來審判方式改革的重點。爭點整理程序、強化法官闡明義務和證據失權制度并稱為集中審理的三大支柱。其中爭點整理處于核心、關鍵地位。有效的爭點整理有助于規范審判程序,防止突襲性裁判的發生;可幫助法官梳理案件內容,發現事實,提高審判效率;通過爭點整理還可全面了解案情,厘清主次矛盾,抓住案件重點,科學裁判,防止錯判、誤判及枉法裁判的發生。
  
  以處分權主義和辯論主義為其法理基礎,以提升訴訟公正和訴訟效率為其價值基礎,爭點整理程序應包括當事人的爭點整理及法官的爭點確定。確定爭點整理程序首先要求當事人就爭議焦點提供書面的整理資料,該資料不同于訴狀內容,而應以簡明的文字逐項分段記載,包括雙方當事人認可的事實及爭議的事實兩部分,并逐條列明爭議事實并提供相關的證據支持。爭點應包含事實上的爭點、法律上的爭點及證據上的爭點。法官就當事人提交的爭議焦點通過準備程序逐一審查、通過釋明進一步修正、提煉爭點,并最終確定本案爭點。
  
  目前,司法實踐中對于爭點整理程序應用較少,這與我國訴訟程序格式化、爭點整理程序的闕如有關。民事訴訟法亦未對爭點整理流程及訴訟各方的權利義務、法律后果作出明確界定,加之配套訴訟制度的缺失,導致爭點整理程序在民事訴訟中鮮有體系化操作。審判中普遍的做法是在法庭辯論之前,法官歸納爭議焦點,雙方當事人圍繞爭議焦點展開辯論。此方式全部依賴于法官的觀察、判斷和對案件的把握,對于案情復雜、爭點較多的案件來講,對法官的審判能力提出過高要求,卻未發揮當事人事先自行整理爭點的作用。且該程序置于法庭事實調查之后,法庭辯論之前,亦抹殺了爭點整理對于發現事實、查清案情的重要作用。而在爭點整理的具體操作過程中,如何在具體和原則之間把握尺度,既不會因過于原則而難以發揮其作用,又不致過于具體而迷失在案件的細枝末節中,也是爭點整理較難把握的尺度。從某種程度上講,現行爭點整理程序設置過于原則,需進一步優化,作用亦未充分發揮,尚存在改進空間。
  
  爭點整理對民事審判作用重大,爭點整理應作為民事訴訟中的重要一環加以關注。雖囿于當事人的訴訟能力,現階段爭點整理程序操作難度較大,但通過適度規范、積極探索,在現行訴訟框架下發揮其作用是可行的。民事訴訟法應明確法官、當事人爭點整理的權利、義務及法律責任,在法官主持爭點整理的基礎上,明確當事人對于爭點整理的義務、具體要求及法律責任,重視當事人及法官在爭點整理中共同作用的發揮;與此同時,爭點整理過程與程序本身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現的過程,只要有利于發現案件事實,無論是規范使用層面的事實、間接事實、周邊事實還是背景資料,都可作為爭點整理內容。最后,爭點整理與法官釋明義務密不可分,爭點整理離不開法官釋明義務的充分行使,應進一步強化法官釋明的義務,明確法官釋明的邊界、度及法律責任。既要發
  
  揮法官釋明權對于爭點整理的重要作用,又不能過度擴展釋明權邊界,保證釋明權的公開透明,提高爭點整理的效率和質量。
  
  我國處于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關鍵期,民事爭點整理程序作為庭審程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各方關注。我們應從集中審理角度出發,完善制度規定,尊重當事人權利自治,充分發揮爭點整理程序在糾紛解決中的功能作用,讓當事人在訴訟程序中體會到法律的公平公正。


爭點整理程序 對于庭審改革的意義
臺灣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姜世明
  民事審判程序如何有效進行,向來是各國民事訴訟法學者及實務界所關心的議題,并提出各種方案,以解決言詞辯論期日審理渙散化、攻擊防御方法遲延提出、證據未能針對待證事實聚焦調查等問題。臺灣地區于2000年民事訴訟法修正時曾參考外國法例,增訂若干爭點整理程序條文,或亦有值得參考之處。
  
  為解決兩造當事人不適時提出攻擊防御方法及促進審理期日集中,臺灣地區民事訴訟法自不同事件類型,提出不同爭點整理的模式。
  
  首先,對于適用合議庭的情形,設有準備程序,由受指定的受命法官在合議庭確定審理期日前,先行闡明訴訟關系。在此程序中,受命法官得命當事人就準備書狀記載之事項為說明、命當事人就事實或文書、對象為陳述、整理并協議簡化爭點等。受命法官在準備程序期日,為促使雙方當事人自主地進行爭點整理或為爭點簡化協議,認為適當時,得暫行退席或命當事人就雙方主張之爭點,或其他有利于訴訟終結之事項,為簡化之協議,并共同向法院陳明。存在此等協議者,當事人原則上受其拘束。此程序之特色在于,受命法官在此程序中積極自行爭點整理或促使當事人達成爭點簡化協議,若有此協議,因其為訴訟契約,對于適用處分權主義及傾向辯論主義的案件,兩造原則上受其拘束。
  
  其次,無論對于獨任法官或受命法官,若遇到案情較為復雜的事件,則可選擇書狀先行程序。此一制度乃根源于德國法制,其乃為避免言詞辯論期日指定之渙散化,而使法官可選擇收案后先不指定準備期日或言詞辯論期日。書狀先行程序乃先命兩造先自行交換書狀,待往返書狀數次u,各自對于彼此攻擊防御方法提出對應陳述主張后,命兩造各自提出爭點整理摘要書狀,而后再由法院指定期日進行確認爭點、證據調查等程序。
  
  另外,對于案情較為簡單的類型,可預計一庭終結的程序,例如部分銀行起訴請求借款人還款事件,因此類事件,從經驗上看一般沒有爭點存在,法官收案后亦可選擇直接確定言詞辯論期日,于開庭時若判斷案情已達到判決成熟度,便可言詞辯論終結,定期宣判。而若案情較上述情形較為復雜一些,但經驗上可預計爭點較少,存在一次庭期即能審結的可能性者,則可確定準備性言詞辯論期日。此乃源自德國法上所稱早先第一期日,在此期日中,法官可闡明訴訟關系,亦可證據調查,若爭點少而達到判決成熟度者,在此期日亦可言詞辯論終結,定期宣判。
  
  基本上,民庭法官于收案后,應先審查訴訟標的確定性及訴之聲明的明確性,有不適當或不明了者,應配合法官釋明權的行使,使其符合該等要求。而后依據前述程序進行爭點整理,其整理之客體乃事實、證據及法律觀點。在爭點整理程序的結果呈現上,于爭點整理結果摘要書狀,乃要求當事人逐一分別條列敘明不爭執事項及爭執事項,其中,不爭執事項乃包括有不爭執協議者、有自認者、有擬制自認者、有無效爭執者等;爭執事項則為經具體化主張及相對人為具體化爭執之待證事實、證據上爭點、法律上爭點及程序上爭點。基本上,若能由當事人兩造自行為爭點簡化協議,此乃爭點整理程序的最高理想,但基于律師實務上對于其當事人滿足的需求,較不容易達到。因而較為實際者,乃由法官自行爭點整理,并依其情形,做成爭點整理筆錄,條列不爭執事項及爭執事項,以供兩造當事人確認。或亦可進一步,根據此程序給予當事人簡化爭點的機會,促使同意為如何之爭點簡化協議,并在筆錄上表示同意,簽名確認,如此亦可獲得爭點簡化協議之效果。(以上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進行上述開庭程序時,法院應為充分之釋明(闡明),使事實、證據均能充分而完備,對于當事人忽略的法律觀點,而法官認為對于裁判具重要性者,亦應加以指明,使當事人有陳述意見的機會。在當事人未有爭點簡化協議之情形,若能配合失權制度,使可歸責遲延提出而足以延滯訴訟之攻擊防御方法遭受失權的效果,則即使僅有法官自為爭點整理,亦于一定程度上可使爭點達到簡化及集中的效果。
  
  在爭點確定后,法官進行證據調查或進行言詞辯論,其審理程序之攻防焦點已經明確,證據調查即圍繞在事實爭點上,不僅言詞辯論期日之指定不至渙散化,且對于攻防方法審理有充分的程序保障,就法律之見解亦有充分的指明或討論,不僅可提升判決的正確度,提高效率,且可避免突襲性裁判的發生。
  
  雖然爭點整理程序可以說是法官進行有效率審理程序的“法寶”,但在不同制度下,不同法官的“戲法”可能不盡相同。臺灣地區目前的施行狀況,因法官和律師對于部分制度仍運作不夠純熟,整體仍有發展空間。惟他山之石,或得資以攻錯。如在程序中仍發生兩造隱藏攻防方法而遲不提出,或于審理期日前之準備階段,未能及早透過主張責任及具體化義務要求等程序以確認待證事實,以致耗費過多的力氣在證據提示或調查程序,或有至言詞辯論期日仍出現企圖提出用以突襲對造之攻擊防御方法的情形,則本文前述爭點整理的介紹,或可作為審判者在找尋有效率的審判模式,或學術界在尋求庭審改革時,得到些微借鑒依據或啟發的開端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訴訟中的事實認定
法官論壇181:如何做好庭審?
辯論原則篇:法庭調查階段能不能辯論?
關于如何駕馭庭審的極簡清單 | 庭前獨角獸
民商事案件庭審中組織法庭調查和辯論的若干問題
民事審判中釋明權的行使路徑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宜川县| 德庆县| 高陵县| 双江| 深泽县| 湄潭县| 清河县| 桃园县| 通化县| 大理市| 镇赉县| 卢氏县| 大冶市| 泸州市| 蒲城县| 鹿邑县| 内江市| 班玛县| 科技| 乳山市| 东兰县| 施秉县| 萨迦县| 原平市| 富阳市| 云浮市| 昭觉县| 屏东县| 湟中县| 南华县| 喀什市| 南木林县| 奉节县| 四会市| 黎城县| 涞源县| 鄂尔多斯市| 西吉县| 江门市|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