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觀點:法院生效裁判認為,在原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補充協議中,被告曾承諾涉案房屋為某小學學區房,且學區名額未被使用。現被告表示要求解除合同,并計劃于2016年6月中下旬使用涉案房屋學區名額登記報名該小學。根據現行規定,由于該學位在六年內只能使用一次,被告一旦使用該學位會給原告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且時間緊迫。法院認為原告的申請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0條關于行為保全的規定,遂作出禁止使用涉案房屋及該房屋對應的戶口的學位的民事裁定書。
基本案情:原告王某某訴稱:經某中介公司居間,其于2016年4月10日與被告廖某某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購買被告出售的位于海淀區萬壽路的房屋一套。協議簽訂當日,原告依約支付定金10萬元。4月26日雙方完成網簽。但此后,因該房屋系學區房,房屋價值升值,被告拒絕繼續履行合同。故起訴要求:1、判令原告代被告償還銀行相關欠款,并由銀行解除該房屋抵押權;2、判令被告交付該房屋,并將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至原告名下。原告王某某同時向法院提出行為保全申請,要求對廖某某名下的涉案房屋所對應的學籍進行凍結,禁止其使用該房屋對應學籍,并提供現金擔保。
法院查明:在雙方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補充協議中,被告曾承諾涉案房屋為某小學學區房,且學區名額未被使用。在與被告的溝通詢問中,其表示拒絕繼續履行合同的理由是原告和中介公司在網簽合同中虛構較低的價格逃避稅款,可能使其誠信記錄出現問題,也給將來的交易帶來風險。被告已將其子女戶口遷回涉訴房屋,將于2016年6月小學入學登記時使用涉訴房屋對應的學位。
裁判結果: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12日作出(2016)京0108民初16170號民事裁定:禁止使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街道復興路四十六號一號樓三層一門三〇四號房屋或該房屋對應戶口的學位。本裁定有效期為六個月,自送達之日起生效,送達后立即執行。
案件索引: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2016)京0108民初16170號
來源:北京審判( 內容來自生效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