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雙鵲圖》
數百年前,一個小小的地方“奏差”機緣巧合之下進入明代宮廷之中侍奉,偶然間的小露一手,卻改變了一生。林良,一個出身低微的小人物,卻因水墨花鳥畫而名滿天下。他是宮廷畫大家,卻開創了寫意花鳥之先風,影響后世無數人。
徐渭在《劉巢云雁》的詩中寫道:“本朝花鳥誰第一?左廣林良活欲逸。”在大書畫家徐渭眼中,林良是明代花鳥畫家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在林良的年代,正是花鳥畫壇風起云涌之時。而這位來自廣東南海的小吏,以驚才絕艷之姿霍然屹立在宮廷畫家之中。
林良《秋鷹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宮廷畫院機制在明宣宗的推動下愈發完善,宮廷繪畫達到極盛。此時宮中人才濟濟,遴選制度更是十分嚴格。有擅山水的郭純、李在,亦有擅花果翎毛的邊景昭等人,高手云集。而在明代以前,廣東畫家在宮廷中寥寥無幾。林良是如何在眾多宮廷畫家中脫穎而出、步步高升的呢?
林良《秋坡聚禽圖》
=========
幾遇貴人巧入宮
少年林良聰穎早慧,學畫的第一個老師便是同鄉擅山水的畫家顏宗。顏宗的山水畫融合北派山水的全景構圖和江南文人畫的筆墨為一體,深得林良敬重。
但或許是在山水上久而不得長進,又或許是覺得自己永遠無法在山水畫上超越老師,林良并沒有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從他之后的花鳥畫配景上,也能看出幾分用心。
林良《雪景蘆雁圖》
林良《孔雀圖》,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后來,林良又拜人物畫家何寅為師,學畫人物。隨后,他在送差期間與宮廷花鳥畫家邊景昭相識,向后者學習工筆花鳥。在林良的人生中,這幾位啟蒙老師都對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林良《鳥語花香立軸》
少年時的林良,是廣東的一名小小“奏差”。奏差是專門把奏折遞送到北京通政司的一個職業,既沒有品級也無編制,相當于送奏折的臨時工。但是正因為這份工作,林良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貴人——在廣東擔任布政使的陳金。
林良《蘆雁圖軸》
在遇見陳金之前,林良就已經畫有小成,他“能作翎毛,有巧思”,只不過從來沒有展露給旁人看過。他攻畫花鳥,但墨竹、山石等也都擅長,甚至蝦蟹也能作,且畫得生動可愛。有一日,布政司里的最高領導陳金借了一些名畫來欣賞,一旁的林良忍不住指出畫中諸多弊病。
林良《寒蘆棲禽圖》
林良《竹禽圖軸》,上海博物館藏
陳金勃然大怒,讓林良當場畫一個給他看,否則就要鞭打。林良趁此機會大展身手,陳金頓時“驚以為神”。雖說故事不知是否夸張,但這從側面印證了彼時的林良便已畫功了得。
這件事很快就在官宦、士紳間傳開了,其繪畫才能也開始受到內廷官員們的賞識。不久后,30多歲的林良經人舉薦,進入明宮,自此開始了他長達20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
林良《蕉雀圖》
林良《蘆雁圖》
入宮后,林良結識了不少宮廷畫家,也閱盡無數宮中收藏名畫,與許多文人雅士把酒言歡。他的官運也十分亨通,一路從錦衣衛中的五品升到三品,走上人生巔峰。身為畫家有如此高的品級,在畫史上也是少見的。
總的來說,從臨時工到宮廷大畫家,林良一路走來并無多少坎坷,反而遇到不少貴人相助。但貴人只是發掘畫家才華的伯樂,林良真正倚靠的還是繪畫的硬實力。
林良《古木寒鴉圖》,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林良《秋樹聚禽圖》
=========
承前啟后的寫意花鳥
清人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寫道:“花鳥有三派:一為鉤染,一位沒骨,一為寫意……其寫意一派,宋時已有之,然不知始于何人。至明林良獨擅其勝,其后石田、白陽輩略得其意。”足見林良在寫意花鳥上的地位。他的花鳥畫,究竟與前人有何不同?
林良《蘆雁圖》
寫意禽鳥始于林良,他創造了筆墨的一種新形式。從古至今,每一位有所成就的畫家都在筆墨結構上有著驚人之才。林良將禽鳥的羽毛概括為寫意的形態,將山石、灌木概括為點線面的組合,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筆墨結構。
林良《木鳥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林良《灌木集禽圖》(局部)
在明代以前,工整細膩的院體花鳥畫占據主流,而早期的文人畫家多以水墨寫意表達簡單的花草竹木之意蘊,寫意花鳥未成氣候。林良將工筆和寫意相結合,粗中有細、剛柔并濟、繁簡得當,真正將水墨寫意花鳥帶入了明代畫壇。
林良《雙鷹圖》
林良花鳥畫的另一個特點,更使他從眾多畫家中脫穎而出。他將草書筆意引入花鳥畫中,一幅《灌木集禽圖》酣暢淋漓,令觀者動容。就在去年,故宮博物院展出的花鳥畫大展中,這幅《灌木集禽圖》驟然讓人眼前一亮。
林良《灌木集禽圖》
筆隨意動,草木、花竹、枝葉一氣呵成,“勢如風驟瀟湘雨,雨點驚飛沒張主,風收雨歇靜流觀,萬象一一歸清楚”。何為寫意花鳥的收放自如,一目了然。
林良《灌木集禽圖》(局部)
縱觀繪畫史,林良對花鳥畫最大的貢獻就是:他開拓了明代寫意水墨花鳥畫風,自成一派,并深深地影響了后世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由林良開派,經過沈周、文征明、陳淳等人的演進,寫意花鳥成為明代花鳥畫最為流行、最富成就的一種形式,直至集大成者徐渭開創大寫意花鳥畫一派。
林良《畫鷹圖》
=========
“粵畫之祖”
相較于江南、北京等地,明代之前的廣州算是一個藝術的荒涼之地,在畫錄中,僅有記載三位廣東畫家。然而,從林良開始,明朝的宮廷畫家多達七八十位。在林良以前,從未有一位廣東畫家在畫壇上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于是有人定林良為“粵畫之祖”,不無道理。
林良《灌木集禽圖》(局部)
林良《松鶴立軸》
他是嶺南畫家的一面旗幟,亦影響了整個中國花鳥畫進程。史料載:“林良呂紀,天下無比。”而在林良之后的宮廷畫家呂紀也是從學習林良開始的。不僅如此,作為一個有文人氣息的宮廷畫家,林良的寫意花鳥對后來文人畫也影響頗深。許多文人花鳥畫家如沈周、唐寅等人都吸收了林良的一些繪畫特點。
林良《鷹立軸》
“林良者,以畫名天下。”他雖出身草芥,卻憑借一手好畫和機遇平步青云,名垂畫史。看來,畫畫真的能夠改變人生。
精彩回顧:
剛剛,大衛·霍克尼作品以6.26億成交!為何他是英國在世的最偉大藝術家?!
[編輯、文/鄭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