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 ),因盛產出于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巖溶的作用而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碳酸鹽巖統稱為“太湖石”。
太湖石在我國分布廣泛,廣義上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江蘇太湖石
江蘇太湖石指江蘇太湖產的石頭,多窟窿和褶皺紋理,可造假山,點綴園林庭院等人文景觀。古人云:“錯落復崔巍,蒼然玉一堆。峰駢仙掌出,罅拆劍門開”。把我們引入這種千古名石營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為我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昆石),因產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產于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巖,其中以黿山和禹期山最為著名。 太湖古稱震澤,又“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于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
二、安徽太湖石
安徽太湖石指安徽太湖石基地。安徽太湖縣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東與天柱山相望,南與廬山呼應,居長江中下游旅游熱線之上。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四周山巒疊嶂,果木蔥籠,是旅游觀光、療養休閑的勝地。趙河湯灣溫泉,水溫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噸,水質清澈,可飲可浴可醫。因此,安徽太湖石有旅游、療養的功用。
三、房山太湖石
房山太湖石,也稱北太湖石,產于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地區。該石為石灰巖,形狀大體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渦、溝、環、洞的變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無共鳴聲,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體態麟峋透露,質地堅硬,一般用作修筑疊石假山。房山太湖石,大部分埋在土層里,因紅色山土的作用,新開采的多呈土紅色、橘紅色、土黃色,日久后表面帶些灰黑色。質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韌性。外觀比較沉實,渾厚雄壯,和南方太湖石外觀的輕巧、清秀、玲瓏有明顯區別。
四、西同龍太湖石(假山石)
保定唐縣一代的太湖石,因唐縣屬于唐堯文化,故在唐縣的太湖石又被尊稱為“唐堯奇石”。這是五六年前在河北省唐縣西北太行山區,發現的我國北方罕見、儲量極其豐富的奇石怪巖——唐堯奇石。西同龍一代位于太行山腹地,而且唐堯奇石尤以西同龍假山石基地分布較為集中。業內人士評價:具有極高的觀賞、使用、收藏價值,是文明生態建設、園林古建、裝飾襯托不可多得的上等石材佳品。
五、浙江太湖石
浙江太湖石是指占太湖面積10%的浙江所產,具有“透、瘦、漏、皺”的特點,是中國傳統園林中建園、造景、綠化、美化環境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也是我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昆石),因產于太湖而得名。
六、荊山太湖石
荊山太湖石產于秦嶺余脈荊山山脈內,荊山山脈穿南漳縣西部,荊門市東寶區而過,止于鐘祥北山境內。該石質地稍脆,輪廓凹凸不平,盤古蒼勁,變化多端。多體形較大,一般達2~3米,也有小巧玲瓏者,約在0.3米左右。造型千姿百態,有的似奇峰凌云,有的似禽像獸,也有的洞孔遍體,風姿飄逸,擊之有聲,具有瘦皺漏透之美。
七、五井太湖石
五井太湖石主要分布在臨朐縣五井鎮政府駐地以南的山地丘陵中,以蓮花山為中心,沿冶(源)五(井)路兩側的地區開發較多。從冶五路西頭開始綿延約2公里的山路兩側的山坡上布滿了高、矮、胖、瘦、大、小各異,姿態萬千的太湖石,形成了一個著名的“石林”。當地人每天都可見絡繹不絕的賞石、買石的人在這里流連觀光、洽談生意。五井太湖石不僅是五井鎮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也早已成為臨朐縣經濟、文化發展的又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