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孩子起緣于家庭的不和睦,追因于父母親關系的不和諧,婚姻的不幸福。這點被我們的教育實踐和前輩的教育理論所證實。如:孩子是家長的復制品,家和萬事興,有其父必有其子,基因遺傳理論等。
問題孩子的教育非一般人所能擔當。因為問題孩子身上帶有相當多的負能量,而要轉化這些負能量,就要求教育者必須帶有足夠多的正能量。否則將兩敗俱傷。在教育問題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好問題孩子可行的辦法就是:
讓問題孩子進入封閉式私塾學堂。因為私塾學堂創始人大多是具有強大正能量的。這是中華正統傳統文化所滋養的,而中華正統傳統文化石由高人甚而就是高級生命神佛所傳給中華先民的。進入私塾學堂后,避免了家長的干擾。而孩子又心智未成熟,理智未形成。這樣私塾學堂的教育就很難進行了。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封閉式教育后,孩子有所改善進步,家長看到后,也就認同了,欽佩了,這樣私塾學堂的威信也就在家長心中建立起來了,從而家長也就更多地聽從私塾學堂的正確教育方法了。
如果家長參與或者家長陪讀,將會讓學堂無所適從,孩子無所適從,最后兩個互相都得不償失。這是由問題孩子家長的特點所導致的,如下:
1:沒有同情心,同理心。同情心是善心的基礎,就是圣人所說的惻隱之心。沒有感同身受,沒有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感受出發,沒有真正地為孩子著想。而是以自己的感情用事,以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處理。沒有真正地從孩子的長遠成才成人的角度去考慮。恨不得從母雞里多掏出幾個雞蛋來。
2:沒有責任心,出了問題找孩子,沒有從自身的教育方法、方式上去反思。出了問題往外推,往孩子身上推,往老婆身上推,更有閑在家里的主婦把責任往老公身上推。反正他自己沒有責任,問題總是出在別人身上,和他沒有半點關系。有好事就趕緊往自己身上摟。
3:不以寵為寵。寵得太過了,什么都包辦,總是把孩子當孩子。如果把責任、義務交給孩子,孩子就長大了。樹蔭下的小苗永遠長不大,必須讓他在外面摸爬滾打,風吹雨灑,這樣孩子自然就會長大,不會動不動就哭鼻子。溫室里的花草最容易夭折。家長對孩子這么寵,但其自己去不覺得,總是以愛之名行害之行。
4:嚴于律人,寬以對己。對于別人的過錯總是念念不忘,斤斤計較,而對于自己的大錯誤卻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充耳不聞。沒有反思、沒有反省,他心中充滿的總是怨氣,總是不滿,總是單一方面的比較,總是在自己的胡同里轉,而沒有往大處、長遠的地方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世界是自己造就的。問題的一切根源在自己,在自身。古人總是不停地教誨我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自身做好了,孩子才會跟著學。身教勝過言傳。
家長沒有改變,家長沒有反思,沒有反省,孩子的問題永遠解決不了,除非易子而教,除非把孩子送給別人教,送到私塾學堂去。而這又何其難也。因為這樣的家長總是自以為是,總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是行的,總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笑吧,他沒有看看自己走的到底是正路還是錯路,總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沒有必要改進改善。甚而還有莫名的吃醋:送到私塾學堂封閉式教育,時間越久,孩子越會和私塾老師親,和自己的關系疏遠。其沒有明白孩子如果能尊重,能禮貌地對待每一個人,那孩子必將也會對父母親很好。問題家長考慮的總是自己一私,而沒有想到:關心全天下,愛護全天下的人是有大愛的,只有博愛,大愛才能射放出無限小愛來。就有這樣古怪的家長:孩子平平淡淡了,正常了,好了,家長反而會無事生出一個事來,好像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找出一些事情來磨人一樣。好日子不過,就是要這樣無限地糾結下去。解鈴還須系鈴人,世界一直是平的,不平不滿的只是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