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開源節流,降本減費?
首先組織變革,前面寫過砍組織砍高管,但是不能只會砍,就像砍樹一樣,只會砍樹,不會種樹肯定不行,砍光了你成光桿司令,沒有意義,所以又破又立,不破不立很重要。
在這種環境當中,我覺得企業要懂得砍,更要懂得立,要做機制的變革,內控和激勵的升級,轉型和升級是現在很多老板最關心的問題,轉型是對外而言,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或者想做新的產品別的產品,跨界這些都叫轉型。
什么叫升級?升級是內部的轉型,很多企業老板眼睛天天盯著轉型,但是沒有盯著升級,比如前幾年我有一個親戚創業,他說我要創業,我不想替老板打工,我有番事業,然后他跟我一聊,讓他備受打擊。
我說你打工的時候,打得好不好?你連工作都打不好,你怎么做老板,基本邏輯是這樣的,你現在連正常的工作狀態,努力程度都做不好,然后你連自己都管不好,領導不好,你怎么以后去創業領導團隊,你最多就是現在為老板打工,以后你替自己打工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僅此而已。
他不聽就要自己干,干了三年沒掙到錢,一天到晚找家里人要錢,所以我告訴很多創業者,首先現在創業是沒有太多機會的,現在創業的風險非常大,不要隨便創業;如果你現在都做不好,你就別想通過創業能做好,創業是你的突圍之道,我們講教而優則仕,你能夠教導別人,你才能夠走上更好的仕途,你能夠做一個很好的下屬,你才能夠當很好的領導。
否則就像我們提拔干部一樣,如果你是一個差員工,怎么可能提拔為領導呢?你連自己都領導不好,你怎么領導團隊領導別人,所以我講升級也是這樣的,如果你現在的業務都做不好,你想轉型別的東西很難成功,當然不是說絕對沒有機會,只是難度很大,失敗的概率更高,因此我覺得現在無論你轉型還是不轉型,你的升級是必然存在的,你不轉型把現在的東西做到極致也是OK的,你想轉型也得通過升級,所以激勵的升級,內控的升級是今天很多企業老板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前段時間一位做建材行業的老板,想做小濕股或合伙人,他說,業務團隊業績占比2/3,剩下的是自己干的業績,計算銷售額成本費用需要要獨立核算嗎?如果需要怎么劃分?之前我也沒有公開過這些數據,不過后期我也有想公開過。
這個老板的問題很好,其實有兩個選擇,第1就是把老板的業績和大家放在一起,可能老板自己也是大的業務員,放在一塊然后做公司的經營,如果做小濕股,老板的業績算不算進去?我覺得老板以后是不是所有的都是自己做,而且是自己獨立跟單,所有的業績幾乎都跟團隊有點點脫離,如果有點脫離從口徑上來講,就可以把它給撥開,業績是老板的,跟進也是老板的,那么就可以把它撥開。
撥開當然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有沒有一些工作還是要團隊去做,如果有團隊做,又不算在合伙人當中,其他人覺得已經跟我無關,于是在服務或者交貨跟蹤上,就沒那么給力,這個老板要去思考一下。
第2個問題,有些數據要不要公開給員工知道,自己的業績,你公不公開是另外一個問題,小伙伴們做的業績,還有跟他們的經營相關的一些數據分層分類的公開,比如利潤經營、利潤交的稅、公關費用,這些是高度敏感的費用,就要考慮一下分層分類。
數據要有適當的公開,如果數據老板不肯公開,你很難去說服員工,成為你的合伙人,他不知道公司到底有沒有盈利,公司到底成分是多少,然后他也擔心老板在一些算法上,讓員工得不到合理的回報。
上次我記得有一個學員也給我提了這個問題,他們做了合伙人,做了合伙人之后,在發錢的時候員工總覺得老板發少了,如果員工覺得老板發少了,這個就有問題了,今年你老板可能糊弄過關了,今年就這么發,反正你滿不滿意我就發了。
假如是以毛利潤為導向的人,老板說,今年公司毛利潤就是2,000萬,員工覺得不可能,我們今年出了這么多貨,至少有3,000萬,老板貪污了1,000萬,這就有問題了,老板說那不管,反正我算了就是2,000萬,這里怎么算的,你們就不要管了。
你下一個周期再做合伙人,員工就很多意見了,所以大家注意,數據要有適當的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