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為何要推行內部合伙人的模式?
首先什么企業可以用,就是你的企業只要有經營結果,只要你想未來達到更好的經營結果,只要你的有團隊,這三個條件基本上我們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小民營企業都有,想未來做出更好的經營成果,做大做強,經營更好。
還有你要靠團隊做,這三個條件基本上是我們企業最基本的狀態了,你就可以做了,所以他符合任何企業,還有符合任何一個企業發展狀態。
有人問,我們的企業在下行,你講我們合伙人指的是增量,我們企業明顯是下行的趨勢,能做合伙人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你下行,你想不想停止下行?你虧損,你想不想不再虧損或者少虧,如果想就行了,即使你說我還在持續虧損,我可以下移平衡點,我依然可以做出增量的一個導向來激勵團隊。
當然如果你說,我企業已經無藥可救了,那沒辦法就倒閉唄,只有一種企業覺得未來很悲觀,根本不想干下去,想把企業賣掉關掉,那你就不做了,因為你作為老板,你都覺得過于悲觀,未來活不下去,你都放棄了,那你什么機制都不用,你就等著清產破產。
但是股東就不一樣,如果你不賺錢,你讓員工投錢做股東愿意嗎?很多人不樂意,如果掙的錢很少,回報率很低,你讓員工掏錢來做股東很多人不樂意。
還有新創立的企業也可以做合伙人 ,我可以拉一些人來做,我們今年創立一個新的項目,我做IOP/POP,我的投入期今年只要有利潤,我拿出百分之五十給你們分錢。
那明年有更多利潤,超過這個利潤我來分錢,所以合伙人模式在任何的企業和任何的狀態下,幾乎都可以。
剛才講就是除了想破產想倒閉極其悲觀的企業,那就不行。
但這種企業我覺得老板不多,我們說老板都是小強打不死的,壓力越大困難越大的時候我們老板那種創造力奮斗精神就會激發起來。
中小企業為何一定要推行我們的內部合伙人?
第一,不用向員工分配股權,我經常跟很多中小企老板說,你們現在先不要做股權激勵,先做OP合伙人模式,因為我覺得你做股權有很多條件不符合。
首先你的數據都理不清,因為做股東數據要非常強大,其次你的合法納稅要做到位,稅務各方面到不到位,要看凈利潤。
但是合伙人不一定看凈利潤,我們的OP模式它很靈活,分股份太麻煩,資產評估,各種程序要走,有的時候還得寫股權授予協議,還要去工商登記注冊。
一般情況下內部合伙人模式就可以了,除了極個別人、資金投資人、外圍的股東或者是要入股的經銷商等等這些從外面投資資源,投資資金的一些獨特的股東,這個你可能要給予股份。一般內部的,我們先一步一步來,除了極個別的CEO及核心高層的人員,可能你要一開始考慮股份,其他的人員先做OP,所以合伙人不用給出股份退出就靈便靈活,而且很快就可以落地實施。
不需要評估資產,不需要對股權做布局做設計,因為它不占股東的股份,而且也不需要對員工提太多的高要求,員工要達到多長時間以上,業績達到什么以上,不需要提這么高的要求,股東的要求很高的,我們講股東就是結婚,結婚的要求很高,我經常做一個比喻。
大家說說看談戀愛跟結婚哪個要求高?肯定結婚要求高是吧,談戀愛的要求比較低,談戀愛兩個人你情我愿的就可以拍拖了。
但是結婚就考慮得很現實,有沒有房、有沒有車,各方面的條件要匹配,門當戶對,然后情投意合,共同語言是,父母都認可,看見沒有結婚的條件可高了,所以要成為股東的條件非常高,門檻也很高。
但是合伙人是談戀愛的階段,談戀愛又不一樣,那么說起來股東就更有價值的要求這么高。不要這么說,很多人成了股東以后,就像很多人結了婚,反而不一定很幸福。
我講不一定,而且結婚了,你不能老離婚。
但是談戀愛你可以談個七八個,如果離婚,你離個二三次可能都費勁了,很多年輕人談戀愛,談個很多次很正常,所以他靈活,而且他有激情,談戀愛是不是很有熱情,很有活力,很有憧憬。
但是你做股東結了婚以后,大家左手摸右手,變成了一種依賴和責任感。
我講的是現實,就是說人性背后其實跟我們的機制,他有很多吻合的東西在里面。
當然我不是說反對結婚,企業也有股東,我們還是要有股東,只是我覺得人生的狀態,人生生命歷程跟我們講的這個機制之間,他有很多道理是可以融合貫通的。
我有很多合伙人,我也需要股東,所以中小企業剛做年度激勵的時候,先做OP合伙人再考慮一些非常優秀的合伙人未來轉變成為我們的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