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了POP項目合伙人,今天寫一下小濕股,其實這兩個模式很接近,小濕股也是我們自己獨創的針對單元經營,POP 和小濕股其實針對的層次差不多,都是中基層以下的員工,但是他有很多區別,比如說POP是跨部門的,小濕股是針對單一經營單元。
比如門店,我A門店、B門店、C門店,還有獨立的事業部門,A 事業部,B 事業部、C事業部,他們是獨立經營,基本上部門自己經營好,自己結果就會好,就有增量。
那么POP自己做好也不行,要大家一起來做好才能做得更好,這是POP的導向,所以小濕股用完以后,你發現你的企業幾乎很多的單經營單元都有增量,有空間,那些過去做不好的地方都可以用POP或者小濕股把它做完,然后讓所有的員工都出錢出力。
小濕股是一種什么樣的概念?
主要是驅動的邏輯和原理,利益的驅動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叫單向驅動,比如說老板跟員工講今年你這個部門貢獻了一百萬的營業利潤,如果明年你能做到一百五十萬、一百二十萬的營業利潤,我給你獎勵,這個叫單項激勵。
因為對于高管來說,如果他做不到,他也沒損失,他也沒有嚴格的承諾,所以怎么做到讓他有損失,有感覺,有投入感,有融入感,有存在感,有儀式感。
把這幾種感要做出來,因為做出來之后員工的狀態跟過去單項激勵狀態它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我們就跟他這樣聊,去年你這個部門做了一百萬,明年做了一百五十萬,我會拿出百分之三十增量跟你分享。
但是你要出點錢,先出點錢,我們叫小濕股,叫收益金,你先出點收益金給公司,收益金拿多少呢?我們就有核算規則,你要拿一萬,他拿兩萬,給到公司,這叫小濕股,當然也有人會說老師能不能對賭呢?對賭是可以的。
比如對賭跟小濕股又不太一樣,因為對賭可能僅限于少數人,多數人不愿意跟你對賭,而且對賭的回報率是倍數,比如你出一百,他做的結果你肯定要給他五百,他再給你干,因為沒做出結果,一百的本金是沒有的,不退的。
所以IOP/POP 小濕股基本的概念是員工出的本金或者合伙金,收益金,假如我不再做,或者這個人離職的時候,他的本金是要全額退回的。
甚至如果沒有分紅的情況下,我們還要給他利息的補償,這個跟對賭不一樣,對賭是達不到我們承諾的結果,他的對賭金都拿不回去。
所以他的回報率就是倍數,要不然員工不愿跟你玩,不愿跟你玩。
雙向驅動就是員工愿意投入他的資源,包括剛才講投錢,出力能夠承諾達到我們要的結果和目標。
如果做不到,他會損失,因為我投了錢,我有更多的期待,我投了五萬塊錢,我希望到了年底能分到四萬到五萬。
但是我沒有分到,我要怎么才分到這么多錢,它的力跟過去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員工出錢和不出錢肯定是有區別的。
那么小濕股和POP還有IOP,有些獨特的價值,就是取代傳統的干股,還有我們給股份給股權的激勵。
讓所有員工都可以參與,小濕股跟POP都有人參與的,從三五千開始都參與,參與進來之后,他就會關注公司的經營。
關注成本的損耗、關注浪費、關注客戶、關注公司持續的經營和盈利,因此他關注的時候就會潛移默化地,在思維層次上減少成本,減少費用。然后融入企業的公司遇到經營的一些問題,他會主動地去擔當和解決,這就是我們講利益影響思維。
還有員工會相對得更加穩定,我出了三千五千一萬幾萬在公司,那我肯定要干到年底,干到年底的時候,到年底走也不行,因為我下一輪合伙人又來了。
好員工就會出現一種什么情況?我在小濕股投了五千,我在POP 投了一萬,我在IOP 投了三萬,很多項目。
然后這樣多項目他會很關注每個項目的經營。
我們有個學員他要做一個新項目,他擔心這個新項目老板看好,員工也覺得還行,可是新項目有很多要求,比如說你要學習這個新項目的各個方面,然后還有很多挑戰。
新項目要推下去,做了一年,到現在還叫新項目,為什么做不好,沒有人關注,把老業務做好就行了,老員工都能活著。
干嘛還要去做新項目,又不知道怎么做的好,又不知道怎么做,新項目是N個部門一起來用心才做的好,結果你推我我推你。
最后用我們的POP上新項目,老板做好測算,新項目的資金多少錢,回報多少,增量如何,算好之后公司核心的業務部門,核心的業務人員,生產部門生產組長以上,還有市場部門市場主管,工程部門,拉了四五十個人,我現在開放這個項目,你們出錢然后算好,根據每個部門的影響貢獻隱性價值計算,計算完之后。
大家一起出多少合伙金,出100萬合伙金。
如果這個項目去年做了一年,去年沒有賺錢,虧了二十萬,以二十萬作為基點,明年這一年假如做到五百萬,有五百二十萬拿出百分之三十給你分。
整個正式的定完,大家掏完錢以后,不一樣了,這四五十個人就開始干,我們怎么把它干好?
這個項目確實很有潛力,只是我們一直不關注他,僅僅老板和一兩個股東天天在喊要做,不做以后沒未來。
做完POP以后,效果很好,四五十個人都很關注,叫誰做什么一言不發直接干,毫無怨言。
各個都關注這個東西到底怎么做的,怎么弄好、怎么推進、怎么擴展、怎么發展起來,怎么把它做到更好的經營成果。
這就是把公司要的結果分解給每一個合伙人,所以我覺得很多企業要善于改變機制。
如果你不去改變機制,你還是在用傳統的東西,為什么你做不好?為什么老板關心的東西員工不關心?為什么老板想增大銷售,降低成本,而員工剛好給你反過來呢?
這就是思維對立,因為你的利益是矛盾,利益沒有直接關聯,所以合伙人的焦點就是如何讓員工出錢出力,關注公司的經營,最后實現全員經營,實現企業做強和做大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