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也不知道女孩的男友是誰,對于這名女學生的有關情況,蒼南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被拋棄的嬰兒
熱議感想:青少年對于擇偶、責任及生活的認識都不成熟。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竇初開,對于情與性都還處于懵懂階段,如果這時候懷孕生子,等日后心智成熟,生活要求和擇偶標準發(fā)生變化,就會給當下生活造成困擾。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特別留意他們的感情生活。對于男孩、女孩的交往,家長強行阻止雖然不見得有用,但家長和女孩自身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家長可以多講一些異性交往中美好的一面,但同時要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交往中的越軌行為,對身體及以后生活可能造成創(chuàng)傷。只有充分認識,孩子才能自我約束。
現如今,學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也要考慮升學率等客觀問題,所以老師們工作任務也極為繁重。學校普遍認為在教學任務如此繁重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時間開展性教育的課程。而且對于學校的老師來說,雖然他們有教育教學技能,有各方面專業(yè)知識,但性教育的知識、技能還真沒有學過。而且,由于性教育的敏感性,老師在課堂上面對幾十個孩子談性,也會心生顧忌,甚至難以啟齒,更是無法一對一針對個案來進行教育,更何況有些個案問題涉及到學生隱私,老師并不方便指導。老師們認為,性教育應該是家長的責任,家長完全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交流有關性的問題。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沒人說性教育不重要了。但是對孩子的性教育應該由誰來承擔?爸爸、媽媽、還是學校、老師,或是必須參加青少年性教育培訓班?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只要我們把性教育與孩子接受的數學、語文等學科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我們就不難找到答案。孩子是屬于家長的,是屬于家庭的,屬于學校的,也是屬于社會的,他們從各種渠道學習各種知識,當然包括性知識;他們從各種渠道學著各種行為規(guī)范,當然包括性行為規(guī)范;他們在綜合立體的環(huán)境中形成價值觀,當然包括性價值觀。因此,家長、家庭、學校、社會都對孩子的性教育負有責任。
同時,開展性教育工作中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如課程如何由淺入深的設計才能夠既教給孩子他們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又不至于引發(fā)一些不良影響;如性教育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反應,進行個體的干預和處理。這些都是要求性教育人員進行完備的性教育知識、價值觀、技能的學習和專業(yè)督導、訓練的。所以,開展性教育必要嗎,當然十分必要。但是無論對于老師還是家長來說,一定要在給孩子開展性教育之前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和訓練,避免好心辦了壞事。其實在國外,已經有了多年的性教育課程。荷蘭、德國、日本等國家都把性教育納入課程,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