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客戶資源 一些人認為,推銷員的目標是銷售額,其實這是短視的。推銷員的目標是雙重的:既要擴大銷售,又要創造和維持顧客。擴大銷售是為了今天,創造和維持顧客,則是為了明天。從實際效果的角度看,創造和維持顧客比增加今天的銷售更為重要。 顧客是生意的基礎,擁有一批客戶,這是推銷員最大的財富。推銷員要逐步編織自己的客戶網,努力在三年內擁有一個客戶網絡。 推銷就其實質而言是人際關系,人際溝通。有人總結生意三部曲是“由生人變熟人,由熟人變關系,由關系變生意。”認識顧客,建立關系,是生意的必要步驟。因此,優秀的推銷員都把如何結識更多的人,并進一步與之建立聯系,視為生意不變的法則。 二、對潛在客戶進行分級管理 ① 新的潛在客戶 推銷員應經常去發掘新的潛在客戶。不管擁有多少好的潛在客戶,如果不能增加新的潛在客戶名單,推銷活動遲早會停頓下來。 ② 以前的客戶,但現在已經沒有往來 如果你想成為頂尖的推銷員,即使是已和你斷絕往來的老客戶,你也要將他當成重要的潛在客戶。調查清楚這些客戶交易中止的原因,并研究對策,使之能與自己恢復交易。“別人揮手叫你走開時,你要拉著他的衣袖;別人用腳踢你走開時,你要抱著他的腳。”推銷員所應具有的態度,乃是這種鍥而不舍的熱情。 ③ 因某些原因而不愿購買的人 這類客戶與第二類相似,但實際上情況比第二類好些。因為這些人具有購買力,要再促使他們交易并非難事。 ④ 現在的客戶 你必須將現在的客戶也當成潛在的客戶。把現在的客戶當成潛在客戶,和去尋找新的潛在客戶及重新喚回舊的客戶,在意義上是相同的。因而,我們與現在客戶的關系應該發展得更深更廣。 三、創造潛在客戶的來源 如過去的同事;小學、中學、大學的同學;朋友;鄰居;自己小孩的朋友;太太的朋友等。列出潛在客戶后,須整理成有系統、有順序的名冊,并且經常修正。然后逐一去追蹤,將這些潛在客戶化成利益,并將名冊隨身攜帶,以便隨時可查到潛在客戶的姓名。 四、潛在客戶開拓“十法” ① 單刀直入法: 采取直接與關系人面談的方式。要想成為頂尖的推銷員,必須設法與更多的客戶見面商談,否則很難獲得良好的成果。 ② 親朋好友開拓法: 可以從自己周圍的親戚、朋友開始推銷并逐漸發展。 ③ 無限連鎖開拓法: 連鎖性地一個介紹一個。推銷員必須在與客戶商談融洽時,向客戶提出“麻煩你幫我介紹值得信賴的朋友”。然后將這些名單圖表化,并將成交的部分用紅筆涂去,再計劃逐一攻擊。 ④ 關聯銷售法: 當客戶購買一種商品時,應同時勸誘該客戶再購買其他商品。各大百貨公司及零售店都在實施這種方 法。 ⑤刊物利用法: 可利用有關刊載本公司商品的報章雜志。將其剪下來或打印收集于推銷目錄中,用來提高本企業的信用及加深客戶對自己的印象。 ⑥集會利用法: 將集會場合出現的人,列為推銷的對象。 ⑦名錄利用法: 利用某些團體的名錄、電話簿、同學會名錄,整理成潛在客戶卡。 ⑧團體利用法: 也就是利用自己加入宗教團體、政治團體、社會團體從而獲得潛在客戶的方法。 五、應對客戶拒絕的方法 如果你無法克服客戶的抵御及反對,你在銷售的過程中將被徹底擊潰。 ① 直接法 也就是將計就計地利用拒絕,例如對于“沒有預算,買不起”的拒絕,可用“所以才要你買這個商品,以增加貴公司的銷售額”的方法,若加上其他公司的成功例子更有效果。不要逃避拒絕,推銷往往是由被拒絕開始的。 ② 逆轉法 仔細聽對方說明,然后再對對方說:“雖說如此,但是卻有很多的利用之處哦!”仔細考慮其反對的真意,將反對當作質疑,并認真應答。 ③ 區別法 對客戶的拒絕,要仔細地予以說明,令其接受。例如對于“因為價格相同”,可說明:“我們會盡力提供優質的售后服務,請放心。”并舉出其他競爭企業所沒有的優點,使其接受。 ④ 迂回法 暫時不要理會對方的拒絕,而討論別的話題,以此對應其拒絕的方法。始終抱著熱心與自信來面對對方,當然,推銷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商品知識,并對產品及自己有足夠的自信。 ⑤ 追問法 對客戶的拒絕與反對,反問其:“何故呢?”“為什么?”從對方的出發點來說服對方,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逼問的語調。平時應多考慮應對的話術,對每個反對理由有所準備,以免現場出錯。 六、掌握FABE法 F指特征(feature),A是利益(advantage),B是客戶的利益(benefit),E是保證的證據(evidence)。即把你所經手的商品先按其特征分類,把這些特征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寫出來,并把產品的利益與客戶的利益結合起來。然后拿出證據來證明其符合客戶的利益,或者讓客戶去嘗試接觸并加以證明。 從過程來說,首先應該將商品的特征(F)詳細地列出來,尤其要針對其屬性,列出其具有的特點。將這些特點列表比較。列表比較時,應充分運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將產品屬性盡可能詳細地表述出來。 接著,應列出商品的利益(A)。也就是說,所列商品特征究竟有什么功能?對使用者能提供什么好處?等等。 第三個階段是客戶的利益(B)。當客戶對象不同時,其利益也可能呈現不同的形態。但有一點我們必須考慮:產品的利益(A)是否能真正給客戶帶來利益(B)?也就是說,要結合產品的利益與客戶所需要的利益。 最后,應保證滿足消費者需要的證據(E)。 簡而言之,FABE法就是將一個商品分別從四個層次加以分析、記錄,并整理成商品銷售的訴求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