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一:教學光盤播放點
投資概算:每點3000元(29寸電視)
每點4000元(34寸電視)
配備對象:農村小學教學點
主要優勢:設備操作簡單
教學方式易掌握
一次性投入少
應用方式:以播放教學光盤為主,教師輔導為輔
以教師講授為主,播放光盤為輔
幫助教師備課
開展面向農民的教育活動
模式二:衛星教學收視點
投資概算:平均每點16000元 (電視29寸)
平均每點19000元 (電視34寸)
配備對象:農村小學
主要優勢:獲取多種媒體資源
快速更新,大量存儲
覆蓋面廣,成本低
提供最基本的數字化環境
應用方式:收看空中課堂節目,進行同步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
教師備課、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
學生計算機興趣小組活動
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
實現模式一的所有應用
模式三:計算機教室
投資概算:每點15萬元(NC)
每點16萬元(無盤工作站)
每點20萬元(PC)
配備對象:農村初中
主要優勢:提供網絡環境,資源豐富,交互性強
提供師生學習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條件
提供個別化學習、合作學習的條件
應用方式: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
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教學
利用網絡環境備課,開展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
為農村黨員干部和農民提供培訓服務
為農民獲取和發布信息提供服務
實現模式一、二的全部功能
二、資源建設
受教育部委托,中央電教館于在北京組織有關專家根據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試點示范項目的需要對教育部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教育資源進行了評選。
1、征集資源的基本情況
教育部辦公廳面向全國發出《關于征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通知》,截至時共收到42個單位報送的1802種教育資源。資源覆蓋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的各個學科,有面向學生教學的系列教學課程、重點難點輔導、教學課件、教學素材庫、科學普及等系列專題教育和教師培訓等類型。全國知名的教育資源開發單位基本上都報送了資源,所征集的資源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基礎教育資源的最高水平。
2、評選的標準
本次評選在堅持政治性、科學性和教學性等要求的基礎上,重點強調了以下評選標準:
——主要選擇“面向學生、進入課堂、用于教學”的教育資源,兼顧其它需要。
——所選擇內容必須符合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
——所選擇資源能夠在農村遠程教育模式二、三的技術環境下應用,與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相適應。
3、評選結果
本次評選共評選出187種符合標準的資源供選用。其中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思想品德、藝術等學科的資源53種;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藝術、思想品德等學科的資源85種;教師培訓的資源29種;專題教育資源16種;信息技術4種。
4.資源種類
(1)課程教學類:主要提供與教學進程相配套的小學小班教學資源及小學、初中章節重點和難點教學輔導資源。
(2)教學素材類:主要提供各學科教學素材,以便學科教師充分使用這類素材直接開展課堂教學或加工成教學課件。
(3)教師培訓類:主要提供旨在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信息素養等方面的資源。現階段重點提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資源,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培訓資源,以及三種模式教學應用培訓資源。
(4)學習指導類:主要包含學科輔導資源,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方面的資源。
(5)專題教育類:主要包含科學技術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班團隊活動等專題教育資源。
(6)教育管理類:主要提供適用于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方面的資源。
(7)為農服務類:包含農科教結合、“三教”統籌等方面的資源。
5.資源結構
建立光盤資源、IP資源、電視節目、流媒體節目和計算機網絡資源相互補充的資源結構。
(1)光盤教學資源,主要服務于農村教學點和完全小學,兼顧初中教育教學應用的需要。光盤教學資源主要提供小學小班教學資源和小學、初中章節重點難點教學資源。
(2)衛星教學資源(IP、電視、流媒體),主要服務于完全小學和初中。
IP資源主要提供與教學進程相配套的章節重點難點教學資源,教師培訓(課程改革培訓、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培訓)、教學案例、教學示范、教學素材和課件,學習指導、教育管理和為農服務類資源;近期內,同時提供小班教學資源。電視節目和流媒體節目主要提供專題教育類資源和指導三種模式教學資源應用的資源,同時,提供教學示范課和教學輔導資源。
(3)計算機網絡教學資源,主要服務于初中。以提供覆蓋初中各年級、各學科、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主題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資源為主。
三、實施機構
1.建立教育部基礎教育資源中心
依托中央電教館,整合力量,組建資源中心。資源中心負責研究和擬定資源建設規劃;具體組織資源征集、引進、開發、評審和整合工作;建立資源管理平臺,通過中國教育衛星寬帶多媒體傳輸平臺為農村中小學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負責技術支持、用戶管理、反饋信息收集和資源應用研究等工作;承擔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庫的管理和維護工作。
2.成立基礎教育資源建設專家組
專家組由全國具有基礎教育尤其具有農村基礎教育豐富經驗的課程專家、教學專家、教育技術專家12—15人組成。專家組負責資源規劃、研究、開發、評估和應用的指導工作。同時建立專家庫,根據任務需要,以隨機抽選的方式組成臨時專家組,承擔資源評審等工作,以保證其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