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設置系統的財務指標,全面分析了醫院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贏利能力、發展能力、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益,為解決醫院的財務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財務分析;財務指標;醫院財務
1 財務分析的意義
醫院財務分析是以醫院的財務報表及其他相關資料為主要依據,對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評價和剖析,反映醫院在經營過程中的利弊得失和發展趨勢,從而為改進財務管理工作和優化經濟決策提供重要的財務信息。做好財務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1)財務分析是衡量已經完成的經營成果的重要依據。目前,醫院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收支總表、醫療收支明細表、藥品收支明細表和基本數字表。通過對財務報表以及其他核算資料進行分析,能夠了解一定時期內醫院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使醫院管理者明確醫院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2)財務分析是優化資產結構,提高經營水平的重要手段。通過財務指標的設置和分析,找出影響醫院發展的各種因素,充分利用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贏利能力,使醫院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2 財務分析的方法
(1)趨勢分析法。該法既可以用于同一醫院不同時期的財務指標的縱向比較,也可以用于不同醫療機構之間的橫向比較。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分析引起指標變化的主要原因,從而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要注意進行對比的各個時期的數據,在計算口徑上必須一致,同時要減除偶發性因素的影響,使數據能夠反映正常的經營狀況。
(2)比率分析法。這種方法是通過計算結構比率、投入產出比率和相關比率,從不同角度來考察醫院的經營狀況。但是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來判斷比率是高還是低,即使算出各個指標的值,也很難找到一個與之相比較的標準。
(3)因素分析法。這種方法是當若干因素對分析指標產生影響時,假定其他因素不變,順序確定每一個因素單獨變化產生的影響。由于各因素變動的影響值會因替代計算的順序不同而有差別,因此問題在于如何界定影響指標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
3 財務指標分析
(1)償債能力指標分析。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資產負債率是國際上公認的衡量企業長期負債償還能力和經營風險的主要指標,反映了企業資產與負債的依存關系。從經營的角度看,資產負債率不是越低越好,比率過低說明醫院運用外部資金的能力差;而比率過高則說明醫院資金不足,經營風險較大,償債能力較差。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在于揭示醫院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之前,可以變現用于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應收醫療款和藥品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由于醫院事業單位的性質,應當貫徹適度負債的原則,以免影響正常的醫療業務活動。流動比率是正指標,但是比率過高有可能是存貨過多或應收賬款增多,以及待攤費用增加所致,因此需要進一步考察現金流量。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1較為合理,表明醫院的財務狀況穩定可靠。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資產是扣除變現能力較差的藥品、庫存物資、在加工材料、待攤費用之后的流動資產。速動比率反映醫院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通常認為,速動比率為1∶1較為適當。但是,速動比率過低不一定就不能償還流動負債。如果存貨變現能力較強,流動比率高,說明醫院的償還能力還是比較好的。
(2)營運能力指標分析。應收賬款周轉率=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余額。此比率反映了醫院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及時收回應收賬款,不僅可以增強短期償債能力,還可以體現醫院管理應收賬款的效率。醫院的應收賬款住院包括應收在院病人醫藥費、應收醫療款和其他應收款。
流動資產周轉率=業務收入/平均流動資產總額。此比率反映一定時期內醫院的流動資產的周轉次數。周轉次數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額越多,流動資產利用的效果越好。
總資產周轉率=業務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醫院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藥品、庫存物資、固定資產等。總資產周轉率越高,表明全部資產的使用效率越高,并且最終會影響到醫院的贏利能力。
百元固定資產業務收入=業務收入/固定資產總額×100.這個指標通過對取得的收入與投入的資源相比較,評價醫院對物力資源的運用效率。即在醫院管理中不能盲目擴張,一味求大求全,而應當重視資源配置的有效性。
(3)贏利能力指標分析。總資產結余率=業務收入結余/平均資產總額。此指標反映了醫院全部資產的獲利水平,同資產結構、醫院管理水平、資產利用效率關系緊密。資產的結構優化程度越高,醫院的管理水平越高,總資產結余率越高。
業務收入結余率=業務收支結余/業務收入,此指標反映了醫院的業務收入水平的高低以及成本費用的節約程度。
(4)發展能力指標分析。業務收入增長率=本年業務收入增長額/上年業務收入,此指標是衡量醫院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不斷增加的業務收入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總資產增長率=本年總資產增長額/年初總資產。此指標反映醫院本期資產規模的增長情況,從醫院資產總量擴張方面衡量醫院的發展能力。在實際分析中,應當重視資產擴張的結構與質量以及醫院的后續發展能力,避免資產的盲目擴張。
凈資產增長率=本年凈資產增長額/年初凈資產。醫院的凈資產主要包括事業基金、固定基金、專用基金等。凈資產增長率體現了醫院凈資產的增值情況,揭示了醫院應付風險、持續發展的能力。若為負值,表明凈資產受到侵蝕,應引起重視。
(5)成本控制指標分析。管理費用率=管理費用/業務支出。醫院的管理費用被分攤到醫療支出和藥品支出,在財務報表上沒有顯示。此比率能夠反映管理費用占總支出的比率。
人員經費支出比率=人員經費支出/業務支出。人員經費支出一般是醫院的主要支出,此比率反映醫院人員支出是否合理。提示管理者應當結合醫院的發展特點和技術狀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6)工作效率指標分析。病床使用率=實際占用總床日/實際開放總床日。此指標反映醫院病床的使用效率和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病床使用率過高,則說明床位比較緊張;若過低,則會浪費醫院的資源。
病床周轉率=出院人數/平均開放床位數。此比率反映醫院資源的使用效率。病床周轉率越高,資源的利用效果越好,工作效率越高。
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出院者實際占用床日數/出院人數。是反映醫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標,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7)社會效益指標分析。藥品收入比率=藥品收入/業務收入。由于醫療機構特殊性,不僅要追求經濟利益,還要顧及社會效益,充分體現醫院的公益性。醫院應當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減少對藥品收入的過度依賴,切實減輕患者的就醫負擔。每門診人次收費水平=門診業務收入/門診人次。對醫院而言,應當尋求一個適當的標準,既可以減少門診病人的就醫費用,又能維持正常的經營。
出院者平均收費水平=住院收入/出院人數。此指標是一個平均數,應當注意區分病種。
這些指標全面而系統地涉及醫院管理的各個方面,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當注重分析一系列指標間的內在關系,將錯綜復雜的問題變得易于研究和分析。財務分析的目的是讓醫院管理者了解各項資產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有良好的償債能力、收益能力和發展能力,從而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成本控制,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管理和運行效率,使醫院走上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