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并重”之我見
張功耀
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寫入了“中西醫并重”。這既是歷史的產物,
又是我國當前在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調整各種社會建制之間的利害關系,構建和
諧社會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顯然,“中西醫并重”不是一個科學命題,而是一個
政策命題。把“中西醫并重”作為科學命題去理解是大錯特錯的。
眾所周知,我國政府在50年代初創造了一些中醫建制。其中有些建制的設置
甚至是史無前例的。“醫院”本是一個西醫概念,中醫是不需要什么醫院的。50
年代初,我國只有4家中醫醫院。現在卻擴張到了2680多家。中醫中藥并不適合
于進行大學教育。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藥。除中國外,沒有任何一個
國家以政府的名義創辦了以傳統醫藥為教學內容的大學。但是,在我國具備發本
科以上文憑的中醫藥大學卻從無到有,目前已經達到了51所。盡管中成藥生產缺
乏標準化生產的科學技術基礎,因而也完全不符合現代工業化生產的基本要求。
但是,我國專業的中成藥生產廠家卻荒謬地發展到了1100多家。諸如此類的中醫
社會建制的建立,為我國累積了許多積重難返的社會問題。為有足夠的時間來調
整各種利害關系,使某些不能很快解決的社會矛盾得到緩沖,中共中央做出了
“中西醫并重”的政策表述,應該說,這是符合當前我國國情的。
但是,我們必須對這個提法賦以科學的內涵。否則,我們就要犯“機械唯物
主義”的錯誤。比如說,我們不能把“中西醫并重”機械地理解為“一半對一
半”。那種企圖把中醫這個已經衰落的“小弟弟”再扶持成承擔我國醫療衛生事
業重任的“老大哥”的想法,更是嚴重脫離實際,荒唐透頂。
據筆者查證,建國之初,我國有醫療衛生技術人員38萬,其中中醫生27.6萬。
由于當時我國的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科學技術條件嚴重制約了我國醫學衛生事業
的發展,在毛澤東主席的倡導下,我國選擇了“優先發展中醫”的戰略。在實際
執行這個發展戰略的時候,甚至走向了“關鍵是西醫學習中醫”的極端。50多年
來的實踐證明,這個戰略方針的選擇是錯誤的。尤其是“西醫學習中醫”的錯誤
做法在我國導致了蔑視科學、神化中醫的壞風氣,并且累積了相當多的體制弊端。
它使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摧殘。
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從那時起,我國政府對各行各
業都采取了逐步告別“計劃經濟模式”,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取向。經
過30年來的優勝劣汰,被高度神化的中醫沒有經受住市場經濟的沖擊,重新暴露
出了它作為“有意或無意的騙子”的本來面目。在市場經濟的改革大潮中,在信
息交流渠道日益多元化而引起的社會變革中,中醫中藥再次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衰
落。這個衰落的突出標志就是,我國沒有辦中醫藥大學的時候,全國中醫生有27
萬多人,創辦中醫藥大學54年以后,全國中醫生在崗人數反而萎縮到了19.5萬人。
據2006年公布的統計數據,在全國2680多家中醫醫院當中,中醫生人數只有
74640人,平均不到28人,其中,還有相當多一部分是在中醫醫院從事行政領導
工作中醫生。這意味著,中醫醫院的西醫因素已經超過了81.04%。很顯然,就全
國醫療衛生狀況來說,19.5萬人的中醫生不可能與390.5萬人的西醫生實現一半
對一半的“并重”;單就中醫醫院來說,中醫醫院里邊占比例81.04%的西醫生
也不可能與只占18.96%的中醫生“并重”。這就是我們必須對以科學的態度看待
“中西醫并重”,并賦之以符合我國當前國情的科學內涵的現實依據。
我認為,作為“中西醫并重”的科學內涵,至少應該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管理上對中西醫的基本要求要并重。
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存在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和品質。醫學
人命關天。在這些基本要求方面,中醫和西醫應該并重,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理
由另搞一套。比如,西藥的品質監督有保質期,中藥不能沒有保質期;西藥包裝、
運輸、儲藏有嚴格規定;中藥在包裝、運輸和儲藏過程中不能不講衛生,把那些
充滿泥土和灰塵,甚至已經發生了嚴重霉變和蟲蛀的中藥飲片提供給患者服用;
西藥使用有安全界限,中藥也必須制定類似的安全界限。如此等等。
第二、政策上中西醫適用市場經濟的原則要并重。
無論西醫還是中醫,都必須在共同的市場經濟原則下求生存、謀發展,不能
把生存和發展的希望寄托于政府的扶持。
第三、科學上中西醫貫徹科學標準要并重。
這就是說,無論是醫還是藥,都必須嚴格執行醫學科學技術的國際標準,比
如,關于治療效果的“雙盲對比實驗”標準等等,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能以任何
借口,降低、漠視甚至曲解這些國際通行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標準。
第四、法律上中西醫的責任標準要并重。
醫學所面對的是人的生命。任何個人、政黨、社會團體、經濟組織都必須以
尊重人的生命安全的崇高責任來對待醫學問題。毋庸諱言,目前我國的中醫中藥
尚無任何責任標準。重金屬入藥,有毒中草藥入藥,等等,至今沒有制定出限制
其使用劑量和含量的國家標準,使得許多因為服用中草藥而中毒或死亡的病例,
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定罪量刑的依據。更有甚者,在出現中醫醫療事故之后,中醫
藥管理部門還經常以“無原則性錯誤”為犯科的中醫生辯護。這種狀況必須盡快
改變!為此,筆者呼吁,盡快按照“中西醫并重”的原則,切實解決好這些責任
界限的立法問題,以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