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51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這幅畫是在北京悲鴻故居里畫的。畫面上題詩曰:山河百戰(zhàn)歸民主,鏟除崎嶇大道平。
(10-2)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5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畫面上題字為:“敷孟吾兄教之,卅四年歲闌悲鴻。”點明了作畫的時間和目的。畫家采用側視角度,塑造了一匹奔騰向前的駿馬:它英俊矯健,昂首環(huán)顧大地,頸鬃和長尾飛動,興奮之情溢于畫面。
(10-3)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8年6月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畫家采用正面角度,生動地描繪了駿馬飛奔而來的勃勃英姿。畫面上題字曰:“卅七年六月悲鴻想象漢時盛世天馬淶從西極陟流沙九夷服。”表達了徐悲鴻當時迎接全中國解放的興奮心情。
(10-4)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2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畫家采用側視角度,塑造了一匹不畏艱險、勇敢向前的駿馬形象。畫面題詩曰:水草尋常行處有,相期效死得長征。表達了徐悲鴻積極抗日的強烈愿望。
(10-5)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1年畫于馬來西亞檳榔嶼的一幅立軸《奔馬》。畫家采用正面角度,塑造了一匹一步一個腳印向前奔馳的駿馬形象。畫面題字曰:“辛巳八月悲鴻時客檳城。”表現(xiàn)了徐悲鴻身居異鄉(xiāng),為祖國抗戰(zhàn)事業(yè)踏踏實實盡力的精神和品質。
(10-6)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4年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這幅畫是在四川重慶嘉陵江北岸磐溪一間簡陋的木板房里畫的。畫面右下角題有詩句:問汝健足裹何用,為覓生芻盡日馳。意為:你為什么要把健壯的腳包裹束縛起來呢?還是為尋找旺盛的生命力去盡力奔馳吧!
(10-7)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42年夏天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畫家采用側視角度造型,在橫式票幅上,生動地刻畫出了一匹奔跑著的駿馬,蹄步穩(wěn)健,透著一股韌力。畫面上題字為:“壬午夏悲鴻。”點明了作畫的時間。
(10-8)圖案選用了徐悲鴻1939年5月在新加坡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在橫式票幅上,采用側視角度造型,塑了一匹馳騁原野的駿馬,勇猛而矯健。畫面上題字為:自新先生雅教騁容與兮,距萬里兮;安匹兮,龍為友。既交代了繪畫的時間、地點和目的,又表達了畫家高遠的志向和美好的情懷。
(10-9)圖案采用了徐悲鴻1939年10月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在橫式票幅上,畫家生動地塑造了一匹奔跑騰躍的駿馬,昂首飛蹄,渾身充滿著力量和勇氣。畫面上的題字為:“已卯十月悲鴻。”點明了繪畫的時間。
(10-10)圖案采用了徐悲鴻1944年冬天在四川重慶創(chuàng)作的一幅《奔馬》。在橫式票幅上,畫家采用側視角度造型,刻畫了一匹馳騁大地的駿馬,四蹄飛揚,勢不可擋。畫面上的題字為:“卅七年冬至悲鴻客重慶。”點明了繪畫的時間和地點。
作者:安徽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