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阿米爾·汗(Aamir Khan)印度寶萊塢著名演員、導演、制片人,電影作品有:地球上的星星 ( 2007) 、河邊的男洗衣工 ( 2011) 、抗暴英雄 ( 2005) 、忘情戀 ( 2009)、為愛毀滅 ( 2006) 、心歸何處 ( 2000) 、 印度往事 ( 2001)、未知死亡 ( 2008)、芭薩提的顏色 ( 2006)、三傻大鬧寶萊塢 ( 2009)、終成眷屬 ( 1999)、復仇的火焰 ( 2000)
“一切順利”(aal izz well),《三傻大鬧寶萊塢》中蘭徹的口頭禪,這種近乎唯心主義的樂觀和自信感染了絕大多數的觀眾。“心很脆弱,你得學會去哄他,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告訴你的心‘一切順利’。”片中扮演蘭徹的阿米爾汗如是說。
在2007年~2010年印度寶萊塢影星平均票房排名中,印度國內排在首位的名字是阿米爾·汗;2007年~2010年印度寶萊塢影星平均票房總排名(綜合印度國內排名與海外排名)中,排在首位的名字還是阿米爾·汗。
演員、編劇、導演、制片人、配樂、演唱,他全部都干,堪稱“全能”,而且對每個角色他都交足功課,童叟無欺。繼《印度往事》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后,如果你還看過他制片并主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以及《三傻大鬧寶萊塢》,你就會感慨: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大多數國內觀眾,是通過該片認識并迅速迷戀上了阿米爾汗,繼而發現,他主演或作為導演制片人拍攝的《未知死亡》、《印度往事》、《地球上的星星》、《河邊的男洗衣工》等一系列影片,部部經典,部部對人及現實社會有著深深的思考和諷刺,我們看到了感動,更留下了思考。
從不妥協的倔強小子
阿米爾汗出生在印度的電影世家當中,阿米爾的家族據說源于阿富汗,政治家、學者輩出。阿米爾與電影的聯系與生俱來,他的父親塔希爾·侯賽因和伯父納西爾·侯賽因都是寶萊塢的著名編劇和導演,阿米爾自己的半生傳奇就是寶萊塢電影的好題材。8歲的時候,阿米爾在伯父的電影《Yaadon Ki Baaraat》中首次亮相大熒幕,一舉成名。
正當大家都在為這名超級童星的出現而瘋狂之時,阿米爾汗并沒有直接踏上影視道路。中學時代,因為迷上了網球,阿米爾汗一心打好網球,拒絕演電影而且打得還不錯,曾經獲得過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冠軍頭銜。
直到讀大學的時候之后他對制作電影又產生了興趣并決定輟學。雖然父母和整個家族都極力反對,但他認為自己并不是停止學習,而是新學習的開始(學電影制作),他不愿意浪費時間在偏離他樂趣和人生方向的事情上。這一點上,阿米爾汗跟他扮演的角色蘭徹有著同樣的價值取向,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很快,阿米爾汗的表演天賦在銀幕上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并大獲認可,處女作《冷暖人間》獲得了商業上的極大成功并被視為印度電影經典代表作之一。之后不管是作為演員還是導演、制片人,阿米爾汗的作品屢獲成功,目前已是印度電影界最有人氣和影響力的電影皇帝。
“我是誰,我意味著什么,這些我從不妥協”,成名后的阿米爾汗,頒獎現場很少露面,但在一些公益活動上卻十分出力,公然跟印度政府叫板,對于社會中的黑暗與腐敗,他勇于公開進行評判和斗爭,他說:“即使職業和商業利益受損,我仍堅持自己的觀點。我在與一個龐大的組織對抗,最終也許被撞得粉碎,但我不會退縮。”與銀幕中他扮演的很多形象相似,現實中的阿米爾汗充滿正義感、遵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經歷失敗的“完美先生”
阿米爾汗的影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冷暖人間》獲得巨大成功后,阿米爾汗的片約不斷,年輕氣盛的阿米爾汗一口氣接下來近10部電影,但粗制濫造之下,這些電影均為獲得好的票房,因此阿米爾汗也被戲稱為“只有一部電影的奇跡”。“我的電影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坐著,痛哭足足兩三天。只有在你接受你失敗的事實時,你才能克服它,從它得到寶貴的經驗。”
處于失敗中的阿米爾汗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并在之后樹立了自己的多個從業原則:先看劇本才考慮是否接拍,而是否接拍的關鍵是劇本是否能感動作為觀眾的他;同一時間只拍一部電影,一年不超過2部電影,嚴格把控數量,制造精品;為接拍的每一個角色,做充足的準備,哪怕是一年甚至是更久。看過《未知死亡》的觀眾應當都對阿米爾汗的渾身肌肉記憶深刻,演這部電影時他已經是43歲,但卻花了整整一年來鍛煉身體,塑造硬漢形象。
正如阿米爾汗所言,只有接受失敗的事實,才能克服它。走出失敗的阿米爾汗,所演所導,可以說是部部經典,部部叫好又叫座,《灰飛煙滅》、《講心不講金》、《假假真真》、《心歸何處》、《抗暴英雄》、《芭薩提的顏色》、《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往事》等一系列電影都獲得巨大成功。《時代》周刊曾經稱他是印度版的“西恩潘”(SeanPenn),影迷和媒體也送他名譽稱號“Mr.Perfection”(完美先生)。但阿米爾汗對這些名頭非常淡泊,他只在乎自己的影片是否對得起觀眾和投資人。
風花雪月的“才子”
杜月笙先生說男人有三大根本:老婆,老友、老本。阿米爾汗的電影事業獲得巨大成功,他的愛情上也是甜蜜蜜同時充滿傳奇色彩。
阿米爾汗前后共有兩個老婆,他21歲時與鄰家女孩相愛,因為兩個家庭的宗教信仰不同,雙方父母均強烈反對他們的愛情,遵從內心的阿米爾汗,不顧一切帶上鄰家女孩私奔了,并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兩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婚后阿米爾和妻子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在阿米爾1988年的電影《冷暖人間》里面,芮娜曾經露了個“一眨眼就看不見”的面,電影中,阿米爾在學校畢業典禮上唱歌時,那個穿紅裙子的女孩就是芮娜,他一邊摸她下巴,一邊唱歌。兒子朱奈德(Junaid)和女兒伊拉(Ira)是兩人的愛情結晶,他們的婚姻還常常被印度政府和印度政黨拿來當做印度教和穆斯林和睦相處的典范。
后不只因何,于2002年,阿米爾汗跟鄰家女孩分手離婚,結束了這段傳奇愛情。2005年,阿米爾汗與現任妻子KiranRao結婚并育有三個小孩,《河邊的男洗衣工》便是由KiranRao導演編劇的電影,阿米爾汗本來擔心這個劇本并不會很好,但看完劇本后欣然答應出演男二號。
除了感情和影視上的成就,阿米爾汗在多方面也頗有天賦,年輕時打網球曾獲得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網球冠軍。拍攝《三傻大鬧寶萊塢》期間,阿米爾汗曾經和當地大學里國際象棋冠軍下棋,阿米爾居然也取得了勝利。此外,網上還流傳著他36秒內解魔方的視頻,據印度媒體同行報道,他羽毛球打的也不錯。或許,正是因為他對自己喜歡的事兒特別愛專研,才能取得這么好的成就。
印度電影的“領軍者”
2009年一部《三傻大鬧寶萊塢》風靡全球之后,中國的億萬網迷才開始認識阿米爾,“阿米爾·汗效應”由此引發,阿米爾的其他代表作《未知死亡》、《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往事》和他早年的一些作品在網上備受追捧.
當年如果不是堂兄曼蘇爾·汗的極力游說,寶萊塢或許已經錯失這名“印度阿湯哥”。曼蘇爾是阿米爾事業上的好拍檔,阿米爾號稱“信任曼蘇爾勝于信任自己”。1988年,同是電影導演的曼蘇爾開拍商業大片并游說阿米爾擔任男主角。阿米爾在這部自己主演的首部商業大片中一炮而紅,成為“印度甜心”。他在2001年制片并主演的《印度往事》已獲奧斯卡提名。
即使單以演員論,阿米爾也不辱“全能”之譽,在當前稱雄印度影壇的“三汗”中(其他兩汗是沙魯克·汗和薩爾曼·汗),阿米爾的戲路最廣:喜劇、愛情故事、動作片、諷刺劇他全都拍過,演過普通村民、復仇肌肉男、老師……甚至以44歲“高齡”在《三傻大鬧寶萊塢》里扮演一名20歲的大學生并演繹得活靈活現。
2001年,阿米爾擔任制片并主演的《印度往事》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這是當時寶萊塢影史上受到奧斯卡禮遇最高的影片。影片用五臺攝影機同時拍攝,有上萬名群眾演員參演,以民間舞蹈和宗教吟唱為主,歌舞場面及其宏大,成功在歐美引發了一陣印度歌舞電影熱潮。
2009年,阿米爾擔任制片人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斬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在內的8個獎項,令阿米爾在電影事業上取得又一個突破。
但他從不接受印度國內頒發的獎項,拒絕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的邀請。在寶萊塢,阿米爾就像一個格格不入的完美主義者,他深深厭惡演員同時接拍幾部電影,劇組邊開工邊寫劇本等蔓延整個寶萊塢的隨意的工作作風,他從不在電影劇本沒有完成之前開拍電影,從不同時接演兩部電影。
從影20多年,阿米爾獲得過無數印度電影獎項提名,但他從不參加國內的頒獎儀式,因為他認為“印度的電影獎項缺乏可信度”。2007年,倫敦杜莎夫人蠟像館邀請阿米爾前往倫敦制作蠟像,遭到阿米爾的拒絕。
“這(杜莎夫人蠟像館的蠟像展示)對我來說并不重要。如果人們想看我的電影,他們自然會來看。而且,我也沒有時間管那么多事,我的‘帶寬’只有那么寬。”阿米爾說。
孩子氣的雙魚男
“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精子賽跑。”
雙魚座的阿米爾情感豐富,經常把自己對生活對社會的感悟融入自己的電影中。以上是他在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控訴,在多部電影中,阿米爾表達了類似的對快節奏、人云亦云、推崇“叢林法則”的現代生活的抗拒和反思,他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印度區大使。
“我想我們常忽略我們自身的很多問題,我們到底在地球應該做什么?什么是生命的本質?什么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事……感謝我有時間反省我自己。”他在博客中寫道。
曾經也是網球冠軍的阿米爾最喜歡的網球選手是瑞士天王費德勒,并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網球選手,而是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每次贏了之后都會哭得像一個小孩”的人。而阿米爾自己“每次一部電影拍得很好的時候,都會鬼哭狼嚎,哭得天昏地暗”。
雙魚的頑皮和小淘氣在阿米爾身上同樣能找到。他喜歡玩拼字游戲和桌面游戲,不時在博客上和粉絲分享心得。在一次寫博客的時候,他突發奇想,希望能邊寫博客邊玩游戲,未能如愿后還抱怨網站技術不過關。
在今年的一次電影宣傳活動中,阿米爾回到了母親的故鄉。這次,阿米爾與影迷玩起了“捉迷藏”游戲,他事前在網上向粉絲公布自己“出沒”的時間,然后喬裝打扮,大搖大擺地走上街頭,看看自己會不會被發現。
黑暗的批判者
“唯有真理得勝”———這是印度國徽上的一句梵文格言。寶萊塢巨星阿米爾·汗以它命名自己制作并主持的一檔電視訪談節目。
在這檔也被叫做“真相訪談”的節目中,阿米爾·汗采訪不同階層印度人的真實故事,大膽曝光印度社會種種弊病,力圖以殘酷真相打動和喚醒大眾,進而努力改變現狀、治愈丑陋傷疤。
阿米爾·汗共制作推出13期訪談節目,每期90分鐘,探討的社會問題包括兒童性侵、嫁妝負擔、包辦婚姻、無良醫生、家庭暴力、種姓制度等。每期主題都是印度社會被忽視已久的陰暗面。
對于如何抹去這一滴滴“印度的眼淚”,阿米爾·汗認為:“解決之道在于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如果這些苦難發生在我所處的社會,那么我就該承擔一份責任,因為我沒有阻止其發生。”
這雖是阿米爾·汗首次涉足電視節目制作,但收視率和轟動效應不輸于他先前出演的任何一部寶萊塢大片。
數億人通過電視收看,還有更多人通過收音機、網絡視頻和報紙關注節目。
身為影星的阿米爾·汗深諳如何用寶萊塢的方式吸引觀眾。首先,他本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成為節目成功的首要保障。
印度資深新聞主播里沙·阿尼魯德主持一檔同類節目,探討的問題也與“真相訪談”幾乎一致,“但當這些問題由阿米爾·汗提出,觀眾自然投入更多關注”。
為擴大節目影響力,阿米爾·汗向投資方———印度最大有線電視頻道、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新聞公司旗下的“星空印度”,提出諸多要求:不能買斷播出權,節目要在多個地方頻道同時播出;配多種地方語言字幕;播出時間定在每周日上午11時這個并不“黃金”但“適合全家人午餐時坐在一起討論”的時段。
考慮到阿米爾·汗的“票房”號召力,投資方最終同意他提出的全部條件。
名氣之外,阿米爾·汗在節目制作上力求精良。內容上,他與工作團隊耗時兩年調查采訪,選定主題,堅持“關注社會,但不涉足政治”。
表現手法上,節目通常以受害人遭遇的悲慘故事開場,以引發反思的臺詞和鼓舞人心的歌曲結尾。在受害人的講述過程中,阿米爾·汗的表情隨之震驚、痛苦和悲傷,提問也聲音哽咽。攝像機鏡頭反復捕捉到他“悄悄”拭淚的動作。
“他必須運用寶萊塢語言,”印度知名青年導演阿努拉格·卡什亞普說:“如果去掉這些語言,就達不到效果。”
阿米爾·汗說,自己在節目中的情感流露發自肺腑,絕非表演。但他也坦承,作為主持人,他有必要適當引導觀眾的情緒。“我不是記者,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我能讓你感到憤怒、哀傷、高興……那是我的才能。”
在節目錄制的一些細節安排上,阿米爾·汗也頗費心思。以家庭暴力為主題的那期節目中,現場觀眾全部為男性,觀眾席沒有燈光。當他拋出權威統計數據說“50%印度婦女不同程度遭受過家庭暴力”,坐在黑暗中的男人們陷入尷尬的沉寂。
阿米爾·汗利用寶萊塢優勢擴大節目影響力,但一些電影人擔憂他的努力會適得其反,因為他要在節目中揭露的殘酷現實,或許正是促使影迷到他的電影中尋求慰藉的原因。
2009年熱門喜劇片《三傻大鬧寶萊塢》的導演拉杰庫馬爾·希拉尼說:“他賭那些喜歡看他娛樂搞笑的觀眾也會接受更嚴肅的話題。沒幾個演員敢冒這個險。”
阿米爾·汗對此回應說:“娛樂的力量何在?在于賦予社會美麗、影響人們思維方式、增強社會凝聚力。”
話雖如此,他內心深知“真相訪談”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在敲定第一期節目的主題時,他同樣不確定觀眾是否會在一個美好的星期天早上選擇收看關于非法墮胎的“恐怖片”。
“我們知道這節目有‘猛料’,但我不知道人們能堅持看多久。他們很可能受不了那些恐怖畫面而改看喜劇片或烹飪節目。”他說。
節目取得的社會反響打消先前所有顧慮。第一期節目吸引大約9000萬觀眾收看,一些邦立即出臺措施嚴懲實施選擇性墮胎手術的醫生。關于兒童性侵的內容播出第二天,印度聯邦議會投票通過一項擱置許久的保護兒童免受性騷擾議案。關于種姓制度的節目播出后,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邀請阿米爾·汗見面探討相關問題。
不過,節目內容也引來不滿。一個醫師協會認為關于無良醫生的節目丑化醫生整體形象,對眾多有醫德的醫生不公,要求阿米爾·汗致歉。
這一插曲關乎阿米爾·汗需要面對的新問題:是否繼續推出第二季訪談?還有哪些社會傷疤可以挖?能挖多深?如果深挖,冒犯的對象或許就不止醫師協會了。
“他想走多遠?他會不會觸及那些連寶萊塢都不敢觸碰的禁忌?”電影導演卡什亞普問。
阿米爾·汗說,他有意制作新節目,但還需要時間評估第一季節目的反響,同時考慮第二季可能探討的話題。而對節目引發的負面反應,他以第一期節目開場時的臺詞回應:“我無心激化矛盾,只為能改變這個時代。無論是誰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