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2月,有好幾個幾乎跟天文扯不上一星半點關系的日子被我們瞪大了眼睛關注著。比如我們硬是給自己一個理由,度過了實在難得再碰見的2012年12月12日后,又對12月21日虎視眈眈,擔心買不上船票的自己只眨下眼就錯過天地大劫難的開端。與此同時,一些真正有意義值得去了解和去紀念的日子卻從我們眼前溜走了。
12月11日,是美國阿波羅17號登月飛船登陸月球40周年的日子。阿波羅17號是阿波羅計劃中的第11次載人任務,第6次成功登月的任務,也是迄今最后一次人類的登月任務。40年前的世界標準時間12月11日19點54分,阿波羅17號首次從黑夜中起飛,經過4天多長途飛行降落在月球。此次任務創造了阿波羅計劃中最長登月飛行,最長月軌航行時間,最長月表行走時間,收集最多月球標本等記錄。
(處于月球軌道上的阿波羅飛船指令艙。)
每一艘阿波羅飛船的任務細節,都有美方公開的詳盡資料可以查閱。所以本期《小月談天》并不是一個阿波羅17號的任務匯報書,只是和網友們分享和聆聽那個壯麗時刻的余音。
自1959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執行近地軌道飛行后,奮起直追的美國人只花了8年就將人類送上了距地球38萬千米遠的月球。這充分體現出美國強大的科技、經濟實力和美國社會團結、奮進的風貌。
阿波羅計劃從制訂到結束長達10余年,其實施周期之長,耗資之巨和成果之突出和豐厚在人類半個世紀的航天史上獨一無二。它向人類科學界揭示了另一個星球——月球的表面特性、物質成份、光學特性,月球重力、磁場、巖層振動等信息也被安置在月面的儀器測得。在該計劃終結40年后,人類的足跡都再未離開過環繞地球的軌道,沖向比月球更遠的空間。
(上圖為蘇聯無人月球探測器和美國載人登月飛船在月球上的著陸點示意圖。綠色三角標記加數字為阿波羅飛船登月地點。)
上世紀60年代末,阿波羅計劃耗資超過了250億美元(其中一大半是土星5號運載火箭和阿波羅飛船的研發費用),如果考慮到實際利率和通貨膨脹率,在今天,這個數值將超過1570億美元。
(上圖為成功登陸月球的6艘阿波羅飛船的任務比較圖,在月面行駛距離,停留時間和帶回的樣品重量等方面阿波羅17號都是最多的。)
阿波羅17號在月面上共展開3次艙外活動,總共帶回地球111千克的月巖和月壤樣品,加上前幾次登月計劃收集的樣品,NASA總共獲得超過300千克月球表面物質標本。通過放射測年法測定后,研究人員發現月表巖石標本都很古老,最年輕的月表巖石都比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巖石還要老。月海中的玄武巖標本年齡達32億年左右,高地中的標本甚至達到46億年的年齡。由此可以推論月球是在太陽系早期就形成的。
(上圖為在月面行駛的阿波羅17號月球車。)
阿波羅計劃收官后,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至今仍存在不少質疑,質疑這場歷時11年的“科技大躍進”是一場造假。這些人主要是通過分析一些公開照片和錄像得出“登月現場與理論環境不符”等推論的。
(這張阿波羅11號“迎風得瑟”的美國國旗照讓很多質疑者為之爭吵了半個世紀。實際上這面金屬國旗為什么會不停振顫的原因早就公開過了。)
與此同時,許多或真實,或虛構的影視作品也將故事與阿波羅計劃相關聯起來。如《阿波羅13號》根據真實的阿波羅13號飛船事故及宇航員自救事件改編而成,由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主演;《阿波羅18號》則是一個講述并不存在的阿波羅18號成員組在月球上遭遇不明外星生物體的襲擊,乘坐被廢棄的蘇聯登月飛船逃回地球,并迫使美國取消后續登月計劃的黑色幽默故事;《變形金剛3:月黑之時》更是將阿波羅計劃與外星文明遭遇論聯系起來,向全球影迷包裝和兜售了一個很有市場的登月陰謀論,并破天荒地請到了阿波羅11號登月組成員,已至暮年的巴茨?奧爾德林真身出鏡(下圖)。
盡管有些人的有些觀點看起來有些道理,雖然美國政府從未對此公開舉證和反駁。但參與阿波羅計劃的數十萬人的汗水和見證,以及存放在休斯頓的巨量月面物質就是最好的反駁證明。不少月面物質被美國政府送到全美各地的實驗室進行分析,還有少量月巖標本被作為禮物送給俄國、中國等國家。如果美國政府忽悠了幾十億人幾十年,最開心地等著揭穿他們的,不會只是少數民間人士。
明年是2013年,本期《小月談天》是第13期,阿波羅登月飛船唯一因故障而中途折返的是第13號飛船……真是巧合。小月只好說:如今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國家正摩拳擦掌試圖爭奪第二把登陸月球的交椅,美國國內也有不少“重返月球”的呼聲。究竟誰會第二個撩起小月美麗的面紗,讓我們度過那個虛妄的世界末日之后,在新的一年拭目以待吧。祝所有看見本期《小月談天》的朋友們21號愉快,周末愉快。
(作者:月下美麗的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