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懿(?—125年),漢章帝劉炟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與漢安帝同輩,是漢安帝之堂弟。以劉懿的身份,他原本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但元初元年(114年)一個女人的入宮,同時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個女人名叫閻姬。閻姬“有才色”,為漢安帝所傾倒,“甚見寵愛”(《后漢書》),初封貴人,元初二年(115年)立為皇后。雖然寵冠后宮,承接雨露最多,但一沒懷孕成為她的隱痛。
閻姬加封皇后的同一年,宮人李氏生下一子,漢安帝為生平第一子取名為劉保,有保大漢后繼后人之意。當時,漢安帝未親政,大全掌握在鄧太后手中,鄧太后對劉保非常關愛。閻姬雖無法對劉保下手,但李氏卻難逃厄運,閻姬很快就殘忍地“鴆殺李氏”(《后漢書》)。永寧元年(120年)四月,漢安帝立劉保為太子,大赦天下,改元永寧。為了太子,既大赦又改元,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漢安帝的身體不好,這個問題閻姬最清楚。漢安帝一旦駕崩,劉保即位,閻姬的地位就會動搖,甚至喪失。為了保證自己的既得地位,閻姬開始策劃對太子劉保下手。起先,劉保有鄧太后的庇護,閻姬沒什么機會;但到了建光元年(121年)三月鄧太后去世,劉保的處境開始變得岌岌可危。延光三年(124年)九月,伺機數年的閻姬伙同他人構陷太子謀反,迫使漢安帝將其廢黜,貶為濟陰王。
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漢安帝在巡幸途中暴病而崩,因“太子前已廢,后無馀子”(《續漢書》),面臨皇位繼承之爭。隨行的閻姬心中早有打算,擔心廢太子劉保聞訊后有所動作,故對漢安帝之死“秘不敢宣”,于是“偽云帝疾甚,徙御臥車”,并秘密“與(閻)顯等定策禁中,迎濟北惠王子北鄉侯懿”(《后漢書》)。等一切安頓籌劃萬無一失之后,閻姬才載著漢安帝靈柩回宮發喪。
皇帝駕崩,事發突然,生前又沒有確立接班人,朝野緊張,群臣無首,皇后為大,只能依制尊閻姬為皇太后,閻姬也當仁不讓地開始主持國事,臨朝聽政。閻姬隨即擺兵布陣,以皇太后名義下詔任命哥哥閻顯為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掌管軍事大權,鞏固既得政治地位。名位已定,閻氏兄妹遂立尚不懂事的劉懿為傀儡皇帝,便于幕后操控。一時間,東漢帝國的至高統治權落入閻氏兄妹手中。
閻氏兄妹之所以選中劉懿,筆者認為目的有三。一是迅速確立劉懿即位事實,阻止廢太子劉保東山再起,并防止其登基后報復;二是劉懿年幼且一直遠離政治,在朝中無甚根基和勢力,非常容易控制,便于閻姬長期把持朝政,即“太后欲久專國政,貪立幼年”(《后漢書》);三是劉懿本無資格繼承皇位,必定感恩戴德,便于閻氏兄妹發號施令。劉懿雖然為帝,終究是閻氏手中的一顆棋子。
閻氏兄妹掌權后,把持朝政,作威作福,鏟除異己,舉起屠刀,打擊與自己不合的官員,殺逐漢安帝的親信宦官,獨攬大權。樊豐、謝惲、周廣皆下獄處死,家屬遷徙南部邊境比景(今屬越南);史宓、樊嚴雖減刑免死,卻被拔光了頭發;耿寶被貶為則亭侯,后自殺;王圣母子遷徙雁門。隨即,閻氏一門皆身居要職,閻景為尉,閻耀為城門校尉,閻晏為執金吾,東漢帝國成了閻氏的天下。
迫于閻氏兄妹的強大勢力和血腥手段,群臣如履薄冰,噤若寒蟬。閻氏一門大權在握,為所欲為,劉懿則成為他們發號施令的招牌籌碼。如果劉懿的身體很好,假以時日,保不定日后能夠咸魚翻身,當一個名符其實的皇帝;可偏偏劉懿的身體不是很好,即位后一直病怏怏的,結果“立二百余日而疾篤”(《后漢書》),當年十月便夭亡。劉懿雖然是個傀儡,但他的死,讓閻氏兄妹深感不安。
為防泄露消息,閻氏兄妹索性緊閉宮門,秘不發喪,準備另立濟北河間王之子為新的傀儡皇帝,企圖長期把持朝政。深宮里的事瞞得了誰也瞞不了宦官,劉懿的死訊,終究還是傳了出來。閻氏兄妹的計劃還沒來得及實施,就遭到了劉保勢力的先發制人。十一月,宦官孫程等十九人秘密迎立劉保為皇帝,搶占先機控制京城南北諸門,大局已定。旋即,誅殺閻顯,幽禁閻姬,史稱“奪宮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