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是荷蘭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4、14—1695、7、8)的誕辰紀念日。惠更斯在多個學科領域都有卓越的研究成果,成就涉及天文、物理、數學和應用技術。他是光的波動理論的創立者,是創建經典力學的先驅。
惠更斯早年在萊頓大學和布雷達大學求學。1659年,也就是在伽利略觀測到土星的球狀本體有奇怪的附屬物(伽利略衛星)的49年后,惠更斯借助自己發明的研磨透鏡新法改進了的望遠鏡,觀察出土星周圍的附屬物是離開本體的光環,為此他蜚聲歐洲。后來他又發現了土星的第6號衛星。惠更斯研究了單擺、復擺。為了精確測量時間,他發明用單擺做時鐘的調節器。1673年,他在發表的《擺動的時鐘》中,記敘了曲率的數學理論,以及推導單擺振動時間的公式,物體繞穩定軸的振動,勻速圓周運動的離心力公式等許多動力學問題的完整解答。作為笛卡爾的信徒,他不同意牛頓力學的“超距作用”。
17世紀,光的微粒說盛行。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動理論,認為光是一種機械波,是由發光體引起的,和聲波一樣是依靠媒質來傳播的。他在《論光》一書中,還解釋了有關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惠更斯原理。該原理稱,在真空或透明媒質中,光的波陣面上的所有點都可看作是新的子波源,這些子波在各個方面的膨脹速率取決于自己的速度。惠更斯的研究成果對物理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