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翁劉群
“茶翁”劉群——資深鑒茶師,茶人。
一個在云南普洱茶電商界被稱為普洱茶黃埔軍校校長的人。
90年代中期開始,劉群陷在了普洱茶里。喝普洱茶,不僅養好了多年的胃病,還開辟了他的事業。
為了采購到高品質的普洱茶,茶翁劉群親自品鑒,最多的時候每天能喝四五十杯?!奥椤㈦s、刺、掛”凡是沾上這四字的茶,他便不喝。
時間俞久,茶翁有了獨特的能力。無論什么場所,什么工具,只需看、聞、嘗,就能品鑒出究竟是古樹茶、臺地茶還是喬木茶。甚至能清晰地分辨普洱茶的年份、山頭以及生長環境。
今天,茶翁手把手教你如何鑒別古樹茶、大樹茶、生態茶、老樹茶和小樹茶的區別:
同一生態上,古樹茶要優于小樹茶。我們這里強調的是同一生態,我們所指的同一生態,是大家都不施化肥、農藥,或大家都使用相同的化肥、農藥。如果,不施化肥、農藥,小樹茶會顯得淡而澀;如果,使用化肥、農藥,小樹茶會又苦又澀。
(唐代或唐代之前 樹齡1000 年以上)
茶翁介紹: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樹,一般胸徑 50cm、胸圍 160cm、樹高 15m 以上、樹齡千年以上,極其稀有。葉大、粗壯、葉脈鼓出,葉緣鋸齒深,葉脈9~16 對之間,與現代茶園栽種的大葉種葉脈(6-9 對之間)完全不同。
持嫩度高,一芽兩葉,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樹茶的三倍重。
所制曬青毛茶,湯色綠黃,香氣清爽,略帶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與栽培型茶樹香氣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膠豐富,幾乎無苦澀味,滿口潤甜,回甘極其綿長持久。
(宋代 樹齡500~1000 年)
茶翁介紹:滇南茶區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 以上,難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樹叫做大茶樹,大茶樹一般都是該茶園樹齡最老的幾棵或是最大的茶樹王。一般情況下,大茶樹胸徑 30~50cm,胸圍 100~160cm,樹高 5~15m 左右,樹齡多在500~1000 年之間。
用大茶樹嫩芽做的曬青毛茶叫做大樹茶。就品飲經驗而言,茶樹樹齡越大,生態環境越好,口感就越協調,水溶性果膠、樹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溫潤。
(明代 樹齡300~500)
茶翁介紹:大多胸徑在10~35cm,胸圍35~110cm,樹高3~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園生態良好,盡管樹齡很大,但茶樹未見衰老跡象。
所制曬青毛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 9~16 對之 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微苦微澀,苦澀感在口腔內停留時間很短,大約幾秒鐘。
(清代 樹齡100~200)
茶翁介紹:大多胸徑在10~25cm,胸圍35~80cm,樹高2.5~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頻繁,很多生態古茶樹有衰老跡象。
所制曬青毛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在 9~16 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弱苦弱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短,大約十幾秒鐘,與樹齡更大一些的原生態古樹茶較難區分。
茶翁劉群正在炒茶
(民國 樹齡60~100 年)
茶翁介紹:種植于1912-1949 民國年間,多數茶樹胸徑在5~15cm,胸圍15~50cm,樹高1.5~3m,樹齡60~100 年,不夠100 年。
所制曬青毛茶,芽葉較為粗壯,多數葉脈9~16 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有點苦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不長,大約幾十秒鐘,與古樹茶有些難于區分。
(1949-1976 年 樹齡35~60 年)
茶翁介紹:1949-1976 年間種植的茶樹,樹齡 35~60 年之間,多數植株樹高 80~120cm,每畝約 1500~2000 株。
所制曬青毛茶,芽葉不甚粗壯,苦澀在口腔內停留時間長,口感的協調性比臺地茶好,比古樹茶差。
(1976-至今 樹齡0~35 年)
茶翁介紹:1976 年以后,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多數植株樹高 60~90cm,每畝約2000~3000 株。
所制曬青毛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產量大,生長周期快,強苦強澀,并且苦澀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與古樹茶口感差別巨大。
茶翁告訴你,古樹茶的特點
外形:古樹茶的葉子相對臺地茶壯碩,葉面革質感明顯,葉脈清晰,葉邊齒狀無規律狀,葉背毛少;臺地茶因為是栽培的,葉身比較單薄,葉子裙邊起波浪,葉邊齒狀呈規律性,葉背多毛。
香氣:古樹茶香氣深沉而厚重,停留時間長,臺地茶香氣則飄揚而短暫。
口感:古樹茶會帶來感覺豐富的口感,且感受到一股來自高山闊野般的氣息,茶湯的細密度和醇厚度較高、滲透力順暢;而臺地茶讓人感覺口感單薄且有時味會雜些,茶湯的滲透難以讓舌根感到舒暢,有的雖入口時感到霸氣,苦澀味比古茶也重。
葉底:古樹茶沖泡后葉子舒展程度好,肥大且彈性、柔韌性好;而臺地茶不易舒,質感薄小且脆硬。
韻味:古樹茶入口滋味醇厚,苦澀味所化出的甘性讓口腔生津,韻味久留于口腔、喉頭,陳茶的能量釋放得慢些,茶氣的表現也慢慢體現出來,讓人體感覺舒服的指數高。而臺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暫,生津不明顯,韻味短暫,陳茶所含的能量也相對較少且釋放得快,人體口感的舒服程度也偏弱。
潛質:古樹茶因葉子是來自樹根深入土壤的大樹,根部吸收地下的養分多而使葉子具有轉化價值的物質多,潛質空間當然也高;臺地茶來自根部短淺的臺地,所內含的能隨時間轉化的物質稀少,轉化空間也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