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莫亂用益母草
文/崔海燕
益母草為唇形科植物,原名茺蔚、坤草,以有益于婦人而得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全草入藥,其性微寒,味辛、苦,歸心包、肝、膀胱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利水、祛瘀生新、消腫止痛之功效。為婦科經產之圣藥,素有“血家圣藥”“經產良藥”之譽稱。常用于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產后瘀血腹痛、惡露不盡,以及跌打損傷、水腫、皮膚癢疹和瘡瘍腫毒等癥。
益母草治療月經不調和行經腹痛等,可單用本品煎服,或與煉蜜等熬膏服(益母膏),也可與當歸、赤芍、川芎、丹參、香附等配伍同用。若治療產后惡露不凈、血滯腹痛,用生化湯加益母草功效最佳;若治難產或胞衣不下,則可與麝香、當歸、川芎、乳香、沒藥、黑荊芥等同用。其所以能治崩漏下血者,取其祛瘀生新之效。
益母草本身并無止血作用,故下血無瘀滯者則不宜用。益母草還有利尿消腫和清熱解毒之功效,對治療下焦有瘀熱的尿道炎、膀胱炎、急慢性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最常用,尤其是治療急性腎炎與止血尿效果最好,一般多與白茅根、云茯苓、白術、冬瓜皮、桑白皮、車前子(草)等配伍,功效卓著。還可與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地膚子等配伍治療腫毒瘡瘍、皮膚癢疹等。入煎劑一般用量為15~30克,治療腎炎可用至60~120克。
現代研究表明,益母草有顯著增加子宮肌肉的收縮力和緊張性等作用,還能增加外周動脈、冠狀動脈和心臟血流量,興奮呼吸中樞,有減慢心率、改善血液循環、利尿、抗凝血、降壓等作用,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益母草中含的益母草堿、水蘇堿、月桂酸及油酸等物質,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皮膚得到充分營養,變得潔白潤澤。因此,益母草還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益母草雖說是女性經產病的要藥,但在使用益母草時要對證選用,切莫濫用。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益母草只適用于瘀血阻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后瘀阻腹痛等病證,主要表現有月經有血塊、腹痛,舌上有瘀點瘀斑。若血虛或腎虛的患者用益母草,會傷其正氣,不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重癥狀。血瘀型病癥在選用益母草時也要注意,該藥久用會傷正氣,需“中病即止”。即一旦病情改善,就要停止服用。另外,因為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對子宮有興奮作用,能收縮子宮,因此孕婦忌用。
目前市場上含益母草的劑型有很多,如益母草膏、益母草顆粒、益母草片等,各種藥品的有效成分各不相同,故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視具體藥品并參考病情變化而定。
益母草花,為益母草的花,夏季花初開時采收,去凈雜質,曬干。中醫認為,益母草花微苦、甘、平,入肺、肝經,有解毒斂瘡、活血祛淤之功,適用于腫毒瘡瘍、婦人胎產諸病。益母草子又名茺蔚子,為益母草的種子。中醫認為,本品性涼,味甘,入脾、肺經,有活血調經、涼肝明目之功,適用于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口赤腫痛或眼生翳障等癥。
常用驗方
1.益母草50~90克,水煎,婦女經前服用,治療月經不調、痛經。
2.益母草30克,防風30克,水煎,可治療子宮脫垂,脫肛。
3.益母草15克,車前子1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治療婦女卵巢囊腫。
4.益母草100~120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廣木香3克,甘草6克,水煎服,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5.益母草30~60克,延胡索20克,雞蛋2枚,加水同煮,雞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飲湯。經前服,每天1次,連服5~7次。治療痛經。
6. 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雞蛋2枚,加水適量同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去藥渣,吃蛋飲湯。每天1次,連服4~5天。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7.益母草50克,黑木耳10克,白糖50克,水煎服。每天1劑,每日2次,連服5~7天。治療惡露不絕。
主管單位:國家衛計委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
(家庭醫學 尊重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