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剛剛接觸字畫的人來說,往往欣賞繪畫要比欣賞書法更容易,不少朋友問過我一個同樣的問題:如何欣賞書法作品?就連小編在最開始編輯書畫類文章時,如果介紹一幅書法作品,也是無從下筆。這是一個關于書法美學的問題,歷來爭論不休。對此小編特地采訪到了易從字畫商城負責人李經理,希望他可以為大家排憂解難。
李經理說:“面對一幅書法作品時,從視覺習慣上講,這幅作品的整體便全部映入眼簾,這時需要從“宏觀”到“微觀”一層層“扒皮式”欣賞。”
一要看章法。章法布局是一幅作品的框架與核心。這其中,看氣韻是否一致,行氣是否貫通,還可以看字的大小、輕重、欹正的對比,線條的粗細方圓變化,最主要的是看全篇是否自然和諧。
二看結體。我國漢字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不同的書體,如篆、隸、楷、行、草等。每種書體都有自身的美感。另外,同一種書體,不同的流派,又表現出不同的美感。歐陽詢、米芾的筆畫大都有向內彎曲的“向心美”,而顏真卿的筆畫大都是向外彎曲的“離心美”。作品用字的結體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三看點畫。一個字的第一筆,一幅作品的第一個字,都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字的大小、風格、字距、行距。理想的點畫有立體感,有方與圓的變化,“藏”與“露”的對比,有“一波三折”的起伏。反之,缺少變化、僵死的過于平直的線條,沒有欣賞價值。
四看入不入流。實際上這是看作品的流派風格和品位格調。看入不入流就是看作品的品位格調與傳統的主流靠不靠譜,如果一點“依據”也沒有,一味的“龍飛鳳舞”,那便是常說的“自由體”了。如果再沾上點兒俗氣,那就入不了“流”了。
五是看個性。缺少個性的作品缺少時代感,讓人感到陳舊。臨一塊碑,寫出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便是“個性化”所起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個性便沒有藝術的生命。
六看欣賞者的自身修養。這就要求欣賞者對書法的基礎知識有一定了解,掌握漢字發展的源流、歷代書法大家各自的風格特點以及漢字書寫的基本筆法等。另外還應加強對文學和其它藝術門類的學習和研究,提高自身的鑒賞水平,這樣才能使自己在一幅作品面前,胸有成竹,眼高心明,知道好在哪里,自己也就成了一個“明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