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之祐 惠澤武林
緬懷中國武術泰斗于承惠
作者:田七
時間如白駒過隙,閃眼即逝。人生如流星滑落,數載留痕。北京時間7月5日,中國武術界泰斗,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武術家于承惠前輩與世長辭,享年76歲。驚聞于承惠老先生仙逝的消息,深感遺憾悲慟,故此作此文以表悲痛及悼念之情。
于承惠老先生以傳統劍法螳螂劍為基礎,兼容并包多種劍法,設計武術動作。于老先生曾在《少林寺》飾王仁則、《笑傲江湖》中飾風清揚、《四大名捕》飾安云山等。先生的離去,是中國武術界及電影節的巨大損失。斯人已逝,風范長存。
在《少林寺》飾王仁則
圖為2006年5月31日,于承惠出席電視劇《少林寺傳奇》記者會
《笑傲江湖》中飾風清揚
《倚天屠龍記》扮演張三豐
2004版《連城訣》飾演梅念笙
與于承惠老先生的初次相見是在計春華先生的引薦之下,尨眉皓發是初次之見的第一印象,雖已年過七十,卻依舊白發丹心。也許是因為常年習武,老先生尤給人一種仙風道骨的武俠精神,仿佛他站在那里就是戲,就是一段江湖故事。
于承惠老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情有獨鐘,對洋洋灑灑、潑墨揮毫的傳統書法十分熱愛,他認為學習書法相當于練氣功,每寫一橫一豎,波撇屈曲,皆須一身之力而送之,臂肘一懸則用身之力自至矣。曾與晚輩書劍同源、文武結合,交流心得,未曾想之前先生所寫書法竟是人生絕筆,世事就是如此,誰都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見面的機會,惜福,珍惜當下吧。
于老在在計春華的陪同下寫的書法想不到成為人生絕筆
圖為2009年12月6日,于承惠來到山東無棣中國海瓷藝術研究院。
先生的心態樂觀,依舊面帶笑容,音容笑貌至今猶在耳邊。我們曾經戴一樣的帽子很多年,與先生也實屬忘年之交了,先生為人和善友好,欣然接受加盟電影《魔影神筆》飾演彭祖一角。
作為中國的武術泰斗,先生讓世人稱道的兩點,一是雙手劍,二是人物氣場。隨著年齡增長,在電影圈的打磨,歲月在他臉上的留在的痕跡始終書寫他對中國武術的一片赤誠丹心。從十一歲進入體校學武,中國武術對于他的意義不僅僅是愛好是事業,更是他融入血液融入骨子里身體的一部分。
曾記得先生說過:他的武術人生是以武魂為宗旨的。的確,習武者都有武魂,魂是你骨子里的東西,它從一開始,就被中國人賦予了活的靈素,武術的魂中,注定有中國的心。對于他來說,武術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練武先練心。即內功修練,修心法。只有心靜下來才能排除各種雜念,達到心思純靜,清靜無為,無怨無欲的境界。私心雜念少了,自然正氣上身;無欲則剛,自能英勇無畏。由是獲得中華武術的精神氣質。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于承惠老先生的一生可以說得上是笑傲江湖,留給后世的不單單是他出演過的影片、雙手劍術的技藝和氣勢如造型演技,更是他對中國武術的奉獻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向天堂里的他送上祝福。最后獻上好友張子揚導演撰聯緬懷于承惠先生:上聯:識君少林禪寺,身懷絕技,從不輕視他人,江河大地存風骨;下聯:佩兄笑傲江湖,胸藏美德,姶終敬待友朋,哀淚悲思悼英雄。
中國最后的劍圣
于承惠罕見古劍術表演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賞︱
— THE END —
作者授權發布
灼見
講新知識青年的故事
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觀點
聚合有愉悅感的藝術作品
微信:penetratingview 投稿:ezhange@yeah.net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