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謂股骨頭壞死?
2.股骨頭壞死有何臨床表現?
股骨頭壞死以髖關節疼痛,跛行為主要臨床表現。早期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而是在拍攝CT片或X線片時發現,也可以最先出現膝關節疼痛。在髖部又以內收肌痛(大腿根痛)出現較早。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如雙側病變可出現交替性疼痛。疼痛常因久站、外行而加重,服用止痛劑、臥床休息后可以減輕,患者髖關節活動受限,以外展和內旋受限為主,所以患者可表現為不能盤腿,上、下自行車困難,一旦騎上后,騎自行車尚可,嚴重的患者髖關節屈伸也受限,表現為不能下蹲,彎腰時不便,大便時需借助坐便器。此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引起嚴重殘疾而喪失勞動和生活自理能力。
3.股骨頭壞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⑴.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者。
⑵.長期大量飲酒,導致酒精中毒者。
⑶.有過髖部外傷,生活、工作、運動中,不慎而造成的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或無骨折脫位的髖部外傷均可造成供應股骨頭的血管造成損傷,給股骨頭壞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⑷.其他如潛水員、宇航員,高血壓、肥胖癥、糖尿病、痛風等疾病的患者都應高度警惕。
4.如何預防股骨頭壞死?
⑴.股骨頸骨折應采用堅強內固定(頭下型除外),術后嚴格定期隨訪。
⑵.因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嗜好或戒酒。
⑶.對于職業因素如潛水員、高空飛行員,高壓環境中的工作人員應注意勞動保護及改善工作條件。確已患病者應改變工種及時就醫治療。
⑷.因為相關疾病必須服用激素的患者,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有條件者可配合血管擴張藥、鈣劑等。
⑸.日常飲食方面應該注意增加鈣的攝入量,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曬太陽,注意控制體重均有預防作用。
5.不幸患了股骨頭壞死該怎么辦?
股骨頭壞死是導致髖關節病殘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如果得不到合適的治療80%的患者將在四年內出現股骨頭塌陷變形,需接受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隨著對生活質量追求提高,關節置換的適應年齡也相對年輕化,更多的年輕病人受益于人工關節置換術。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治療可以分為早期的非手術治療和中晚期的手術治療兩種:
非手術治療,股骨頭壞死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包括非負重下的休息治療、電刺激治療以及藥物治療(擴血管藥物、抗凝藥物、降血脂藥以及中藥等)。絕大多數臨床醫生認為,單純臥床休息或者扶拐免負重行走十分重要。有些醫院目前在應用電刺激治療股骨頭壞死,但到目前為止,該方法一直沒有獲得美國FDA的批準。而且,關于電流強度、刺激時間等問題,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藥物治療,包括擴血管藥物、抗凝藥物、降血脂藥物及中醫中藥等,療效均不肯定。
手術治療,是目前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主要方法,其中包括“保頭”治療以及人工關節置換術。“保括中頭”手術主要包心性鉆孔減壓、單純血管蒂移植、帶血管蒂的骨移植、異體骨移植、截骨術等,可延緩病程發展和人工關節置換的時間。針對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人工關節置換治療包括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半髖)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全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僅使用人工股骨頭關節假體進行手術,由于術后效果和維持年限相對較短,故目前只適用于部分高齡或身體條件較差的患者。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是同時使用人工股骨頭關節假體和髖臼假體來取代整個髖關節,療效確切,是目前治療ANFH的常規手術。術后可緩解疼痛,獲得滿意的功能,尤適用于雙側壞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