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人介紹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王勃,字子安,有《王子安集》,代表詩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山中》。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有《盧升之集》,代表作《長安古意》,標志著宮體詩的轉變,把宮體詩由宮廷帶入市井,他的詩以歌行體為最佳。
楊炯,擅長五言律詩,有《楊盈川集》,代表作《從軍行》。
駱賓王,有《駱臨海集》,代表作《帝京篇》,五言律詩《在獄詠蟬》。
2、吳中四士: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王闿運《論唐詩諸家源流》)。
3、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被譽為“不愧是齊梁以來兩百多年中沒有聽到過的洪鐘巨響”,李白稱之“麟鳳”,杜甫夸他“雄才”,而韓愈評他“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4、孟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王維并稱|“王孟”,有《孟浩然集》,其代表作《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臨洞庭湖贈張丞相》等,詩的特點“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5、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有《王摩詰文集》。代表作《輞川集》絕句二十首,《山居秋瞑》,《使至塞上》、《紅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歌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和禪味,山水田園詩包三個層面:山水層面、情感層面、哲理層面。詩歌特點:詩中有畫,深契禪機。
6、高適:字達夫,世稱高常侍、高渤海,與岑參并稱“高岑”,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有《高常侍集》。代表作《燕歌行》、《別董大》、《薊中行》、《封丘縣》、《塞上》、《塞下曲》。詩的特點:慷慨激昂,著眼政治,反映邊塞意識。
7、岑參:世稱岑嘉州,與高適并稱“高岑”,唐代邊塞詩派的代表作家。有《岑嘉州集》,代表作《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
8、王昌齡,字少伯,有《王昌齡詩集》,邊塞詩代表作《從軍行七首》,《出塞》;送別詩的代表作有《送魏》、《芙蓉樓送辛浙》(二首);閨怨詩代表作《閨怨》;宮怨代表作《西宮春怨》、《長信秋詞》,人稱“七絕圣手”。
9、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國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杜甫贊美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他自己卻愛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他們兩人合稱為“李杜”。
10、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其詩顯示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善于反映社會狀況,表達了人民的愿望,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繼承和發展了《詩經》以來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高峰。
11、白居易,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后世稱白傅。有《白氏長慶集》。詩歌上與元稹齊名,并稱“元白”,與劉禹錫唱和齊名,稱“劉白”。詩歌主張見于《與元九書》、《新樂府序》、《策林》等。強調為政治服務,“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藝術上強調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形式服務于內容。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和元稹《連昌宮詞》是詩歌改革的典型代表。元稹與白居易努力使詩歌平易化、采用人民的語言,更多地包含敘事的成分,而又注重音韻的優美,是人民大眾容易了解,當時當代追隨他們的人稱之為“元白體”。
12、劉禹錫,字夢得,為柳宗元的文章知己,號“劉柳”,白居易稱之“詩豪”,有《劉夢得文集》,代表作《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
13、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有《昌黎先生文集》。代表作《山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以文為詩”。
14、孟郊,字東野,有《孟東野詩集》,賈島,《長江集》,蘇軾謂之“郊寒島瘦”
15、李賀,字長吉,人稱詩鬼,有《李長吉集》,“瑰奇譎怪,慘淡經營”。
16、杜牧,字牧之,稱“杜樊川”,又稱“杜紫薇”,有《樊川文集》。擅長七絕,“清新俊爽,雄姿英發”。
17、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有《李義山詩集》,以《無題》為代表的李商隱七律。開啟了從晚唐到五代的詞境,長于七言近體詩,“典麗精工,余味曲包”。
二、重要流派
1、田園山水詩派
王維和孟浩然善于表現山水田園的美,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那種寧靜平和的心境。
2、邊塞戰爭詩
盛唐有一些詩人,善于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高適、岑參、祖詠等。他們大都到過邊塞,領略過邊塞的壯麗景色,向往邊塞立功。在他們的詩中,祖國山河的壯美與保家衛國的豪邁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3、“韓孟詩派”
韓詩的特點是求奇避俗,與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稱為“韓孟詩派”。他的《山石》是其詩歌代表作之一。
三、文體常識
1、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古體詩的特點是:每篇句數不限,每句字數不限,可押韻也可不押韻,押韻也可換韻,句與句間沒有平仄對應和用詞對仗的要求。一句話,古體詩格律上比較自由,同近體詩在格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不同。
古體詩分兩大類: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或簡稱五古和七古)。
2、近體詩,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講求嚴格的格律。近體詩有四項基本要求:一是句數、字數有規定;二是按規定的韻部押韻;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間要求平仄對立和相粘;四是規定某些句子之間用詞要對仗,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
近體詩分兩大類:(1)律詩,由八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律詩,七字句的稱七言律詩。(2)絕句,由四句組成,五字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句的稱七言絕句。律詩中還有一種“排律”,即把律詩延長至10句以上乃至百句,除首、尾兩聯外,中間所有出句與對句全要對仗。排律通常為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