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猶張弓歟(yú)?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yú)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自然規律,像拉開的弓弦?高的壓低它,低的抬高它,有余的減去它,不足的補給它。自然規律,減去有余補充不足。
而人們行事,卻不是這樣,減少不足來滿足有余者。誰能把有余供奉天下?有道的人。因此圣人奉獻卻不占為已有,大功告成卻不自稱有德,沒有欲望反而成就了自己。
本章,老子通過天地之間的形狀引出天之道的發展規律和缺損彌補的辦法,然后又論述了人道,最后用“孰能有馀以奉天下”進一步呼喚出“執掌大象”之圣人的條件。
本章的主旨是論述“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主要想讓人類明白,自然大道本身具有平衡各種事物的能力。
本段從六個層面來闡述:
今天,我們進入第一層面,老子把天道比喻成拉弓,拉弓時就是壓低高的那頭而提起低的那頭,把長的那部分縮短而把窄的那部分拉寬。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yú)?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yú)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怎么知道,上天它不會直接告訴人類答案?
這個事情確實無法簡單地回答。所以,老子用了一個比喻來和人類探討,就如拉弓射箭的原理講求的是“人”與“弓”之間的姿態與力量的平衡——這個平衡一個是從瞄準角度入手進行調整,一個是從拉弓力道入手進行調整。而一個好的弓箭手,就是在不斷訓練中,達到人與弓之間協調合一的整體感覺。
這句話是要告訴大家,自然對萬事萬物也會進行各種調整,以便達到整個自然體系的平衡。
像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風雨雷電的天氣變化,還有洪水、旱災、地震等,也許都是自然法則在進行自我調整的種種手段。天之道就是一個不斷地在不均衡的現狀中求取均衡的過程。
所謂“損有馀而補不足”,損掉的都是對于“道”來說是“余食贅形”的東西;補的也正是由于這些“余食贅形”的存在而一直受壓抑、沒能正常發展的那一部分。
所以天行道是有一定法則的,這個法則就是所謂強大者其實是處于下位,而柔弱者處在上位。天行道就如弓箭原理一樣,拉開時高了就往下壓一下,低了就往上抬一下——這就是“天”這個大自然保持生態平衡的法則。
天地運行的發展變化規律就是把萬物發展中不平衡的、多余的部分損掉,以補充發展不足的那部分,還大自然以平衡。
人類和萬物的發展平衡之關系,也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發展的平衡關系。天地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空間,為萬物提供了生存的條件,人類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類社會是從自然中分離出來的,同時也離不開自然。
所以,天地在保證萬物生存的前提下,才能保證人類本身的生存。如果人類的發展侵占了萬物生存的空間,或者人類因無休無盡的欲望而企圖把大自然都改造成人類社會,那天地也就失去了上下運行的張力,必然會產生自然災害。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所說的“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就更明確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即損下方能益上,損小而能益大,上益而后能自損而益下,上下相互益之,天道才能昌盛。
只有人類也效法天行道的方式,方可保持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
從微觀上看,如果人類在已擁有太多的同時還妄圖展現著“我正確、我厲害、我才華、我功德”等……
那么,大自然就會通過另一種形式,把您那個“我”損耗掉——就是讓您苦、讓您痛,這些苦與痛就是要磨掉您身上“我正確、我厲害、我才華、我功德”的病。
比如當您聚集了很多金銀財寶,那天地到最后一定會讓其他人通過其它形式把您家里的這些堆積物瓜分掉。
我們的祖先,哪一個到現在還能擁有財產?以前的帝王打下萬里江山,哪一個到現在還能擁有一抔黃土?整個天地就是這么玄妙!
所以,老子說誰能有余而施舍于天下、補給于天下的不足呢?那只有領悟了自然法則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圣人盡一切努力而不自恃己力,有所成就而不自居其功,這就是圣人無私地奉獻精神!
“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
這句話是老子從反面強調大自然應該和人類都充滿勃勃的生機,使天地之間上下流暢、陰陽結合才能人富天豐。
但是人的“道”卻并非這樣:一般眾生都喜好“錦上添花”——如您越是有錢,一般眾生就越會送更多的東西給您;您越是貧窮,一般眾生則越是逃避、躲開,這就是人間的境況。
對于社會整體來說是這個情況,其實對于每個人的個體來說也會有這種“損不足以奉有馀”的情況——如喜歡體育鍛煉的人體能有余而別處不足;喜歡動腦筋的人智力有余而別處不足等。
由于個人不同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性格趨向等,都會讓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老是去做那些對于自己生命而言“有余”的事情,而不去做那些自己生命中“不足”的事情。還有,因人類的貪婪,造成自然界中的物種減少,造成人和自然發展的不平衡等等……
這里出現了兩個概念,一個是“不足”,一個是“有馀”。
《道德經》第四十四章中有“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的句子,那其實都是屬于“天之道”來減損“人之道”后的結果——所有的事情,不論起初的作用是好是壞,一旦做到了盡頭,都會越度過分。
只要越度過分,就會受到自然之道的裁決。
今天的分享先到這里。
明天,我們將繼續第77章《天道人道》第二層面的分享。
歡迎您持續跟隨《道德經-連載》,我們明天再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