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絲路漫記」東方帝國的中心——長安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長安。

作為千年帝都,中國曾經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長安這個名字在中國歷史中留下了太多濃墨重彩的筆跡,也大約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白月光。今日,就讓我們“一朝看盡長安花”,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析這座雄城的前世今生。

1.印象中的長安

我與長安的緣分,大抵始于小學的時候。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喜歡讀詩、讀史。或許是人類的天性,對于捕風捉影的八卦總有一種特別的喜愛,總是喜愛閱讀一些關于詩人的軼事,諸如王昌齡、高適、王之渙旗亭題壁的故事,雖然無從考證,但也別有趣味。之后,便愈發對詩人們的作品感到好奇,便開始拿著半懂不懂的古詩集開始看。當時雖不明其中意味,但光平仄詞句就足夠使人陶醉。長安月、灞橋柳、曲江水,加上朗朗的詩詞聲,便構成了我對長安的最初印象。

成人之后,見識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河西風光,也隨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泛舟于長江之上;感受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涼,也有過“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但是最令我心動的,仍然是孟郊的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帶著些許的年少輕狂,卻充滿著朝氣,仿佛那個唐王朝,永遠的留在我的心里。正如河圖的歌所唱:“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歌盡了悲歡。”那是我的初心,也是我設想的終點。

2.所見的長安

大約七年前,終于踏上了日思夜想的長安。

那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由于時間較為久遠,具體的細節已經不大清楚了。但是,我仍然記得,每到一處,都有熟悉的地名,熟悉的歷史在我耳邊回蕩。興慶宮、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等等,每到一處,都有熱情的西安人操著一口陜西話興奮的介紹著,臉上洋溢著自豪與驕傲。這是千年帝都帶給他們的底蘊。而那里的建筑,不管是大明宮遺址,還是大唐芙蓉園,亦或是距離較遠的乾陵、茂陵,都有一種宏大的氣象,包容萬物,兼收并蓄。那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兩個王朝,奠定了中國的大國氣度。到如今,每每憶起,仍不禁思緒澎湃,心向往之。

3.史書和考古資料里的長安

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長安便是中國的中心之一,今天在西安的半坡博物館仍能見到仰韶先民們留下的遺物和遺跡。

在西周,長安更是成為了中國的政治中心。只不過,那時不叫長安,而叫豐鎬。自周武王定都之后,許多故事便在這里發生,比如烽火戲諸侯等。現在的豐鎬遺址仍然有遺存,靜靜地講述著周代發生的事情。而關于都城的形制,也在《周禮·考工記》中有所記載。

在漢代,長安城迎來了它的又一巔峰。在社科院劉慶柱、李毓芳先生的《漢長安城考古的回顧與瞻望》中,描述了武庫、未央宮、桂宮等重要遺跡的發掘過程,為揭示真實的漢長安城提供了重要證據。目前,關于漢長安城的大致形制已經明晰,在西北大學張宏彥先生的《中國考古學十八講》中詳細地介紹了漢長安城的形制:城墻總長約為漢代的62里,總面積約36平方公里,四面各有三個門,城內總體以宮殿建筑為主,兼有武庫、民里、商市等,南郊有辟雍、宗廟等禮制建筑。

圖1 漢長安城遺址平面示意圖 張宏彥《中國考古學十八講》

圖2 漢長安城辟雍建筑復原示意圖 張宏彥《中國考古學十八講》

而到了唐代,長安城也來到了他最為輝煌的時代。得益于完善的城市規劃,唐長安城呈現出了完美的城市結構,方正、規整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城市建筑設計史的典范。并且面積達83.1平方公里,僅大明宮就達到了約3平方公里,而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北京故宮面積約為0.7平方公里。大明宮的面積大約是故宮的4倍!由此可見在唐代,長安城的雄偉壯麗。但是,再壯觀的城市也敵不過時間和戰爭。唐末時期,農民起義的一把火將唐長安城付之一炬,只遺留下遺跡,等待著后人發掘。而現今的西安城,則是基于明清時期西安城的輪廓修建的。與唐長安城有部分重疊,但面積大為縮小,這也與城市的地位降低有所聯系。

圖3 唐長安城平面復原圖 張宏彥《中國考古學十八講》

5.小結

世間沒有永恒的物質,城市如此,王朝亦如此。但是,我為何如此懷念那個長安?或許是因為,它承載了一段中華民族的崢嶸歲月,并且精神內涵一直遺留在我們血脈之中,不曾逝去。那個萬邦來朝,共稱盛世的王朝,將驕傲深深地刻進了了中國人的骨子里,直至今天。

最后,用前文提到的《不見長安》中的一段話作為本篇文章的結尾,個人認為是比較合適的:這重重樓閣浩浩殿堂,都不是我想象;我心中自有畫卷一幅,畫著它模樣。長安城忽然開始下雨,濕了繁華滄桑。慌張人潮里我遺忘了,來時的方向。

讓我們下次再見!

6.參考文獻

[1]張宏彥著.中國考古學十八講[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劉慶柱,李毓芳.漢長安城考古的回顧與瞻望——紀念漢長安城考古半個世紀[J].考古,2006(10):12-21+2.

[3]馬得志.唐代長安城考古紀略[J].考古,1963(11):595-611+4-6+637.

[4]杭德州,雒忠如,田醒農.唐長安城地基初步探測[J].考古學報,1958(03):79-93+155-156+162-170.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我在西安尋長安 ——一線考古工作者的《唐長安城考古筆記》 作者:何歲利
丁晨|大明宮的前世今生
漢長安城城門遺址考古發現與研究
劉慶柱:中國古代都城考古發現與研究-緒論(四)
讓遺產講述歷史智慧——大明宮的前世今生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公布,古都西安6項入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喀什市| 灵璧县| 南部县| 平顺县| 宣城市| 东阿县| 布拖县| 三原县| 三原县| 遂川县| 大石桥市| 景德镇市| 庆安县| 巴彦县| 涞水县| 嘉义市| 吴川市| 乐平市| 固阳县| 合阳县| 杨浦区| 林州市| 屏东县| 石门县| 高雄县| 海南省| 建昌县| 乐平市| 景德镇市| 那曲县| 济阳县| 日照市| 大埔区| 东丰县| 吉安市| 西平县| 台江县| 潼关县| 桂东县| 永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