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是為了要達到一種秩序。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卿,轉述鐵凝講的一段故事:一個朋友4歲的女兒突然得病死了,丈夫因此不滿,兩人離婚。朋友萬念俱灰。她一個人去了一個沒人認識她的一個小鎮子,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郵局,想給父母寫最后一封信。孤獨的一個人還在黯然思考著,怎樣與父母親訣別。這時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太太,一手拿針一手拿線走到她面前說:姑娘,大娘眼睛不好使,手也發抖,你眼神好,給大娘紉個針。一瞬那,朋友突然感到還會有人需要自己,為什么要放棄呢?一個顫顫巍巍的老太太,并不是有心要饋贈與人什么,而是要得到一個幫助,而恰恰是這種要求卻變成了給予,也正是這個給予,卻在不經意間,竟然將一個要熄滅了的生命之光,重新點燃!冥冥中老人家,就是一個上天派來的天使。這個天使就是那個回饋,那個要讓生命回歸秩序的回饋。淳樸善良且淡定無邪,是每個生命都可擁有的。象風在吹,象水在流,沒有意義,沒有苛求,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那種依賴。或許這也正是沒有意義的意義,甚或是沒有苛求的苛求。
毋庸置疑,回饋已經成為人的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發生是無法避免的。當你赤條條來了,又匆匆忙忙地走了時,你為你的這次肯定能留下什么的旅行,留下了怎樣的遺產,它能不能發揚光大呢?當然,你可以不問,因為心靈里沒有現成的語言,也不會有等待印刷的文字,但卻有著語言和文字,所不能及的生動和感悟。自然和你的祖先,給予了你這樣的機會,你怎么可能無動于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