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入了冬,只覺得一年又要過去了。
不周風從遠方,呼嘯而過,帶來寒意。
山野與大地都是寂靜的,只有風吹動落葉的聲響。
古代追求退隱生活的士大夫們,在提山居生活里寫:
有花香可醉,有鳥語可聽,無需知年,自在悠閑。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亙古未變的四季流轉中,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按著是既定的節令,去生長、去活動。
老話里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
正月的水仙正好;二月的桃紅梨白;五月的榴花照眼;八月的槐花黃、桂花香;十二月里臘梅與山茶花,灼灼綻放。
春秋與冬夏的往復流淌里,白茶的茶樹們同樣按照節氣的變化,不斷的生長和沉淀,厚積薄發。
一年中,不同的花月令,分布著不同的花香與清芬。
而簡樸天然的白茶里,藏著的毫香、棗香、花香、藥香等香氣,最能代表其風味本性!
《2》
什么是毫香?
從這些年的喝白茶經驗看,感覺到,毫香它是一股野草的氣味。
而這野草的種類,則可以包羅萬千。
光光是太姥山上,不同的季節下,漫山就生長著數不清的野花亂草。
春天時,山路旁,茶園子里,破土而出的野草,翠生生的發散著氣息。
溫柔的春風照拂下,野蕨正嫩,可以采了炒肉、炒雞蛋。
蕨菜的嫩莖上,分布著白色的茸毛,湊近一聞,類似毫香的味道。
將這股蕨菜上的香,代入到春白茶的毫香上,直觀又明了。
每年,春茶季過去后,太姥山上的白茶們,要整整休養一個夏天。
在長長的暑假過后,休養生息完畢的茶樹們,才能采下質量更好的秋茶原料。
從春到夏,山上的雜草們,從初生,到繁茂,再到夏日里長得欣欣向榮。
等到了秋天,狗尾巴草們,已經沉甸甸的墜彎了腰。
草穗黃了,風在輕輕的搖晃它的種子。
拔下它們的草穗,湊近去嗅聞,同樣能聞到爽朗的草木干燥清揚的香氣。
這樣的狗尾巴草香氣,與白茶里的毫香,大同小異。
除了野蕨菜、狗尾巴草外,穗子長長的蘆葦和蘆狄,漫山分布的野菊花……
這些極致的草木香氣,屬于植物最具魅力的荷爾蒙,白茶的毫香也是如此。
毫香,來源于白茶細嫩芽葉上分布的纖細白毫。
往往,白毫分布數量越多,意味著毫香要更明顯。
如,白毫銀針和特級牡丹王的香氣上,毫香就屬于招牌香型。
喝白茶時,多仔細感知,就能發現毫香的層面其實很廣。
白茶的毫香,擁有著山野勁。
這是茶樹們與生俱來的,與周遭植被相互渲染,共生共榮,而生出來的清芬!
《3》
棗香,在白茶里是珍貴的一味香。
它聞起來,是股讓人親切的香氣。
畢竟,提起棗,人們都不會陌生。
取出一捧干紅棗,由外而內,能聞到濃淡深淺不同的棗香。
棗皮的香,棗肉的香,紅棗煮出來的香……
閉上眼睛回想,那股子熟悉的甘甜香氣,仿佛就出現在身旁。
白茶里面,要想得出棗香,要求很嚴格。
提起棗香,不少茶友會下意識的與老白茶掛鉤,認為白茶經過多年的陳化后,就能具備出棗香。
其實這并不全面。
要完整的說起來,得從棗香的來源說起。
棗香,屬于果香的一種。
棗香的源頭,是在白茶壓餅時,茶梗與葉片被重壓,導致細胞壁破裂,內質部分流出。
這部分流出來的內質,與空氣中的氧分子進行長時間的交換時,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果香。
由此可見,白茶果香的形成,要求如下:
首先,要有葉片,有茶梗的原料,內部要積累充足的膠質物;
其次,得經過揉搓,和壓餅的重壓,散茶狀態下的白茶,不可能生出棗香;
再則,經過壓餅后,得要有大量的的細胞液流出;
最后,要經過長時間的陳化,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發生反應。
這四點前提,缺一不可。
不然,白茶的棗香形成,就只是空中樓閣!
針對這種苛刻的要求,白茶棗香的出現,往往是在原料品質好,壓餅松緊得宜,并經過妥當陳化的陳年壽眉餅當中。
初冬的時候,起了風。
撬出點三年陳的老壽眉,放入茶壺里煮。
伴隨著咕嚕嚕的煮茶聲,伴隨而來的,是空氣里彌漫著的沉郁棗香。
層層疊疊的,香得實在舒服,光是聞著,就感覺心里頭暖暖的。
《4》
提到白茶的花香,不少茶友想到的是白牡丹。
沒錯。
清香味甜,香氣芳馥的白牡丹,以花香著稱,清香四溢。
在圈子內,甚至有白茶花仙的美名。
但其實,論起花香,其實在白茶里普遍有著分布。
或濃郁、或清長、或雅致、或香甜、或層次多變,不一而足。
新茶時期,白毫銀針的花香,正常情況下在排列在毫香之后,屬于香氣陣營里的第二梯隊。
喝今年的白毫銀針,淳和稠軟的茶湯里,有著不少甜美的山花香落水。
揭開蓋一聞,濃濃的清麗花香襲人而來,撲入鼻端,像是打開了脂粉盒子。
但是,這濃郁的花香,香得很端莊大氣,中正平和。
屬于銀針里邊,獨有的澧蘭沅芷般的清雅花香。
而白牡丹的花香,則值得濃墨重彩的介紹。
春天里,不同時間段,前后分別采下來的白牡丹擁有不同的多變香氣。
有的喝起來,像春末夏初的洋槐、水石榕清香,從高大的樹梢上飄灑下來。
喝茶時,這股香潤玉溫的花香,好比是從天而降,襲人而來。
也有的,聞起來像極了夜來花、含笑、梔子、玉蘭等潔白小花,像是無數的香氣炸彈匯聚。
遠遠的,就能讓人聞到這股馥郁鮮甜的香氣。
更有的,香得很直接,像太陽下開得正好的梔子,一陣陣的香氣涌來,在喝茶時,能夠讓人感覺特別舒適。
至于壽眉的花香,也是群芳爭艷般的存在。
春深似海時節,生產出來的春壽眉,香氣是清麗悠揚的。
此時,草藥香與花香,為其最鮮明的亮點。
它的花香,像是一把帶梗帶莖帶葉的花草,周正齊全,有著多層次的襯托,香得讓人挑不出毛病。
而靜默的深秋,出來的秋壽眉,花香則多了分溫婉。
如寒露壽眉,經過霜寒露重的考驗后,它的花香,則更清幽持久。
屬于晚秋時節里,茶中獨有的一抹寒香!
《5》
藥香,是陳年白茶里最常見的香氣。
白茶里邊的藥香,與熬出來黑乎乎的中藥湯氣味不同,它一點都不難聞。
反而是,聞起來特別的舒緩、安神、放松。
藥,并非都是苦的,難聞的。
傳統的中藥里,還有不少的藥材,自帶香氣。
在古代里,這些藥物,還是制作香料的主要用料。
如,白茅、柏葉、沉香、松枝、桔梗、麝香等。
再加上,傳統醫學里,還有食藥同源的說法,不少中草藥材可以入菜。
如,豆蔻、肉桂、椒蘭、香奈、九里香等。
香與藥,古往今來,緊密相關。
沁鼻的芳香,可以理氣醒神,也能緩解心情,令人愉悅。
老白茶的藥香,正是這樣甘香舒適的款型。
經過多年時間打磨后,陳年白茶的香氣上,藥香、陳香常為主流。
這是屬于植物葉片老去后,常常發散出來的舒朗氣息。
與新茶的清香不同,老茶的藥香,走的是沉穩路線。
茶香落水,香得持久。
一泡老茶,從開始,喝到尾聲,這股沉穩的藥香,始終相隨。
喝過幾杯陳年的牡丹、壽眉后,喉嚨里有舒服的回甘生津感。
并且,伴隨著回甘,還有著不少悠揚的藥香,浮現在喉嚨里。
恍若是,在夕陽里奏響了一曲《鴻雁》。
藥香,屬于白茶香氣里最美的夕陽紅!
《6》
到了初冬,太姥山又恢復了清風雅靜。
北風的到來,催促著茶樹們進入了沉眠。
冬季,是秋養生息,韜光養晦,積蓄積累的時候。
茶樹們在得到足夠休息后,越明年,才能吐露更飽滿嬌嫩的新芽新葉。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在這萬物蟄伏的季節里,逐一細數,白茶身上那精彩絕倫的香氣。
不知不覺間,依偎著茶香,歲月靜好,流年芳香!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