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利用閑暇時間,整理了家中雜亂的書柜。在書柜最下面堆放著一摞舊書,我隨手拿出一本,發現是去年岳父送給我女兒的書籍,有數十本之多。
我隨手拿出的那本是1979年9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辭源》。翻開首頁,映入我眼簾的是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葉圣陶的親筆題詞,足以說明這本書在當時的重要性。盡管時間已過去四十余年,紙張已略帶發黃,但岳父他老人家的藏書印章依舊鮮紅。這摞舊書中還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版的《辭海》《現代漢語詞典》《中國實用文體大全》《說岳全傳》系列以及《紅樓夢》等四大名著系列,每本書都有岳父的藏書印章、簽名、購書時間、購書地點,而且保存得都很好。通過這些舊書,可以看出岳父不但是個愛讀書的人,還是個做事細致的人。
岳父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師范生,畢業之后被分配在一所鄉鎮中學教語文。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是物資比較匱乏的時期,對于岳父這樣的教書匠來說,每個月的收入,除了解決家人的基本衣食問題,并沒有過多的“余糧”。但岳父硬是從家中的“口糧”里節省出一些來購書。我曾聽岳父的學生說過,岳父在那所鄉下中學是讀書頗多的老師,在課堂上常常能說起一些讓人耳目一新的話題,深受學生歡迎。
當時岳父一家人住在筒子樓里,一日三餐中多是青菜豆腐,但他依然抵擋不住那“精神食糧”的誘惑。每得到一本新書,岳父都如獲至寶,先蓋好藏書印章、簽名、記下購書時間和購書地點,然后便美美地“飽餐一頓”。在不斷的積累中,岳父的藏書數量變得非常可觀,這些藏書也成為岳父最為珍貴的“財產”。更讓我欽佩的,是岳父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雖然他現在退休在家,但每天最重要的事還是讀書看報,這種不斷求知奮進的精神是我們最應該學習和傳承的。
2021年7月,岳父將其珍藏的一部分書籍贈送給我正在讀初中的女兒,勉勵她多讀書、讀好書,養成閱讀的習慣,從書中汲取知識,做一個飽學之士。如今,智能手機等多媒體工具大有取代傳統閱讀工具之趨勢,但數字化產品永遠取代不了一本本厚實的紙質印刷品帶給人們的充實感與獲得感。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岳父將這些珍貴的“財產”交到我們手中,傳遞的不僅僅是書籍,更是對知識的尊重,是期望我們傳承好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與家風。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