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公園出發,透過游人如織和湖邊低垂的柳條,遠眺西湖水面平整如鏡,夕陽余暉倒映,波光粼粼。西湖的水很清澈。偶爾有一兩條小魚躍出水面,估計是因為天氣有些悶熱之故。
西湖六公園
一個外地來的旅游團正在圍著導游聽她口若懸河:“這不是一潭死水,西湖的水是活的!應該是在80年代中期吧,西湖從從錢塘江中汲取江水,經過很多山洞,在花港公園南大門旁注入小南湖,然后,可以從圣塘閘排出——這里離圣塘閘很近,一會兒可以過去看看。這一大湖水一天就可以輪換一回,所以現在西湖的水特別干凈,估計直接喝都不會有問題。夠厲害吧?”
導游說的準確與否并沒有人提出質疑,游客們只是聽得嘖嘖稱奇。西湖確實有一個巨大的引水工程,至于說是“一天一換”或者“可以直接飲用”,該是有些夸張。
西湖行人道
借著導游的描述,我們不妨回憶一下這個偉大工程。1985年,國家環保局和杭州市人民政府投資1169萬元啟動西湖引錢塘江水工程。1986年9月30日,引水工程正式竣工通水。從錢塘江中汲取的江水,越野穿山近3200米后,在九曜山隧洞口流出,經太子灣明渠穿過南山路,在花港公園南大門旁注入小南湖,漸次融向湖心,一部分經蘇堤映波橋直接進入外湖,另一部分沿花港公園明渠先到西里湖,再從蘇堤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匯入外湖,水最后從圣塘閘排出,經由地下管道流入古新河。
西湖入水口
圣塘閘位于西湖水域東北隅的湖濱路白沙路交接處,與位處小南湖的進水口形成西南—東北的方位對應關系。“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引水工程建成后,西湖水體平均透明度提高了8.4厘米,湖水中影響水質的浮游生物在各湖區都有程度不同的下降。
此后,政府又完成了“北里湖換水工程”“西湖與中河水連通工程”“西里湖——浙大護校河連通工程”“西湖引配水工程”“西湖環湖污水截流管道工程”等等一系列保護西湖水質的工程。如果說西湖是杭州的心臟,那么,這些工程就是連通心臟的血脈,使西湖的水與杭州城內的河網相互連通。而西湖這潭水,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系列工程而變得越加明凈。
西湖圣塘閘
晚霞下,西湖中的游船正在靠岸,西湖船娘的身姿在漿擼的咿呀聲中前后俯仰——這分明也是西湖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湖水的靜與船娘的動相映成趣,那一身藍印花布透著江南女子溫婉而又堅毅的氣息,在晚風中撲面而來。
西湖船娘
因著有了西湖隧道,湖濱公園少了機動車的轟鳴聲,倒是有些江南絲竹飄逸著從遠處傳來。眼前的游人分為三類,一類在湖邊漫步,估計是來此晚游西湖的;一類在湖邊的凳子上閑坐著,可能是疲倦了在小憩;一類則在湖邊預備的凳子上占了位置,左顧右盼,等待著欣賞西湖中那一片激動人心的音樂噴泉。西湖邊的日子便是這樣的悠然:悠然的水、悠然的人、悠然的音樂——渾不知他們的腳底下便是穿流不息的西湖隧道。
西湖隧道
說起這西湖隧道,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中描述西湖孤山“梅莊四友”的故事。小說中說孤山下有一條長數里的地道,直通西湖底下,下面建有地牢。地牢中便關著日月神教的教主、一代梟雄“任我行”。而令狐沖的一身神功便是在西湖底下修煉而成。今日的西湖隧道也是從西湖底下通過,把機動車的噪聲隱匿于西湖之下,留一片清凈給湖邊的游人。
這“一道飛架南北”,真正讓機動車可以“任我行”。
湖濱之下就是隧道
久在杭州居住,反倒很少有機會在湖濱閑逛。每每車輛過往,只是看到蔥綠的樹,躍動的人,很難知道湖濱的公園里這些年有什么變化。如果不是為了寫這篇文章,像今天如此從容地慢行,可能還得等到若干年退休以后。
印象中的一公園地面是鵝卵石鋪就的。到處可以看到小販在叫賣一種用手推著活塞、在小竹筒內上下活動,發出“啾啾、啾啾”鳥叫聲的哨子。真的走進一公園,頓時便覺得自己的這種記憶太陳舊、太老土了。
現在的地面是青磚與大理石交錯形成規整的圖案。而核心處是高于地面的活動平臺,用防腐木板鋪成,高低錯落,延伸有致,整個空間混然一體。綠色的枝條時不時地從地板的縫隙中探出頭來。
湖濱公園
公園里的一組銅雕很別致。兩個形象逼真的民國時期小市民,在一條長凳上專心致志地下棋,而另一個則提籠駕鳥,在旁邊圍觀。這組雕塑標示了公園的個性: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市民公園。
確實如此。這不,左邊的平臺上音樂喧嘩,中老年的室外交誼健身舞正在熱火朝天的舉行。這里不要門票,你可以在旁邊盡情觀賞;也不要報名費,你只要系緊鞋帶,加入人群即可。會了就跟著節奏合上,不會的,立馬有人主動教你。
右邊的平臺有人自帶了微型卡拉OK系統,同樣圍著一大群人,正唱得歡呢。民間有高手啊!那一曲《好日子》,不見得比宋祖英差多少。
西湖邊的自娛自樂
下了平臺,沿著湖邊的石板路走,迎面大多是一對對戀人,恍惚間便如進入另一個空間。這里有路可以直通大華飯店及至南山路那邊。但多年以前,環湖的路在西湖游船碼頭處便被阻斷了,打通西湖邊的路是在2000以后的事。
暢通無阻的環湖通道,以及專門為市民活動而建的公共平臺,讓人體味到政府還湖于民的本意。
【陳少非作品/《游在杭州》連載之五,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