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寫北京小吃的時候,屬于機緣巧合。那天從天壇公園出來,就看到了“老磁器口豆汁店”的招牌,于是就進去吃了,回來也寫了。
在北京這些年,能給大家介紹些北京好吃的地方也是一件好事。上次去了姚記,是奔著炒肝去的,歪打正著吃了碗鹵煮;這回就直接奔著“鹵煮”來了。
說北京的鹵煮,繞不開的肯定是“小腸陳”。
“小腸陳”是靠鹵煮發家的。以前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吃不起,于是“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鹵出來的味道不錯,深受大家喜愛。
所謂鹵煮火燒,就是在空碗里,順序放進已經用鹵水煮過,切成菱形塊的生面火燒,切成條的油豆腐,再把煮很長時間的小腸、肺頭剁小塊,碼放到一起,鍋里舀一勺滾燙的老湯一澆,輔以蒜泥、辣椒油、腐乳、香菜……熱騰騰一碗端上來,很是可口?;馃啥嗫缮?,飯量大的,您可以要四個火燒;或者只是愛吃鹵煮小腸、下水,也可以只要底菜。
上次逛天寧寺無意間發現有家“郭記鹵煮小腸”,看到吃鹵煮的人不少,大鍋煮的鹵煮看起來干凈很有食欲,忍不住停下腳步,來了一碗嘗嘗。吃過之后,竟然有些驚喜,小腸下水洗得干凈,而又不失下水的本味,貨真價實,出品確實不錯。回來在網上一查,果然背后有故事。據說這家店與大名鼎鼎的“小腸陳”還真有點關系,郭記鹵煮店的老板原來在小腸陳打了十多年工,學到了這門手藝,自己開了這家夫妻店。
在這里吃鹵煮的很多都是周邊附近的人們,也有專門開車過來解饞的。夫妻倆每天忙忙碌碌的,說話做事一看就是實實在在的本分生意人。
北京這種大城市,地方大,人多需求也多;無論你做什么只要堅持,認真地做就能賺到錢。看著“郭記”里面來來往往的人,從他們的說話中,能感覺是這里的??停磥磉@家店的興旺已經指日可待了。
“郭記”鹵煮的價格相對比“小腸陳”要更實惠一些,而且味道上更能帶給您驚喜,看來真有點“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架勢。不過也難怪,“小腸陳”做大了,變成了飯莊,鹵煮也不再是看家菜了,已經開始掙大錢了。不過在食客的心中,就多少有了那么點遺憾。
老北京的鹵煮小腸
門臉不大,但您看中午這些出租車就知道,肯定差不了。出租車師傅滿城跑,哪兒的東西好又實惠,肯定去哪兒.
門口是鳥籠子吊著的燈籠,別有一番情趣;也透著老板的用心.
老板夫婦兩口子親自動手,實實在在.
這鹵煮就是從這鍋里出來的,老湯慢慢燉著,料好東西也實在.
切上火燒.
再澆上湯,看看這熱氣就知道有多香了.
出鍋的成品.
誘人吧.
餐單,明碼實價.
店里還有些下酒的小涼菜.
店不大,四、五張桌子,也布置些老北京的風俗畫.
風俗畫,還有些舊店的照片.
客人存的酒,老北京的舊習俗,客人把沒喝完的酒存在餐廳,還簽上自己的名,做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