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直徑為地球2.3倍、質量為地球17倍。
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特級地球”,這顆與地球一樣由巖石構成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17倍,直徑是地球的2.3倍。
這顆“特級地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30億年后,證明巖石形成的時間可能比預想的更早,為生命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想象圖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報道,被稱之為“哥斯拉星球”的是一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體積17倍于地球的巖石行星。這顆“超級地球”的發現震驚了哈佛-史密森學會的天文學家,因為它違反了目前的行星形成理論。
截止到目前人們認為:一顆體積如此龐大的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只能靠捕獲相當數量的氫氣才能形成像木星一樣的氣體球。但現在,這顆巨大的巖石星球的出現否定了這種觀點。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發現時所有人都驚呆了?!痹擁椦芯康闹饕撠熑藵删S爾 杜穆斯克補充道,“這是一顆哥斯拉一樣的星球。但與電影中的怪物不同的是,開普勒-10C(其天文學名字)對生命有積極影響?!?/p>
這顆行星圍繞著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公轉,45天為一個公轉周期,位于距地球約560光年的天龍座。正如其名字顯示的那樣,開普勒-10C最初是由NASA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通過凌日法探測太陽系外測深波發現的:該方法利用了行星通過恒星前方時恒星的衰減加以探測。
通過測量衰減量,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行星的物理體積或直徑。然而,開普勒望遠鏡卻不能判斷行星是由氣體還是巖石組成。
根據剛剛在美國天文學會(AAS)上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開普勒-10C的直徑為29000公里,比地球大2.3倍。起初這顆星球被認為是“小海王星”的一個例子,即有一層厚厚的巖石外殼,但內部卻由氣體組成。
為了將研究工作進行下去,研究小組使用位于加納利群島的伽利略空間望遠鏡內部HARPS-North 裝置測量開普勒-10C的質量。其已獲得的比地球重17倍這一數據大大超出預期。這表明,開普勒-10C中應該含有巖石或其他固體的致密組合物。
專家指出,通常意義上的行星形成理論并不能解釋這樣一個龐大的巖石星球的形成過程。同樣,科學家也指出,開普勒-10C的發現可能對探索宇宙的歷史和生命的可能性有深刻的意義。
地外生命的更多可能
開普勒-10行星系統存在了將近110億年,這意味著它在宇宙大爆炸后不到30億年的時間內就已經形成了。那么,初期宇宙或許只包含氫、氦以及構成巖石行星必要的重元素,如,硅和鐵。正是這些元素創造了早期宇宙的第一代星體。
當這些星體爆炸,這些關鍵成分分散到整個宇宙空間,從而可以被后代的行星和恒星容納進去。
據推測,此過程應該至少持續幾十億年的時間。然而,開普勒-10C的發現表明,宇宙在重元素如此匱乏的條件下依然有能力形成如此巨大的巖石類行星。
“通過研究開普勒-10C我們發現,巖石類行星比我們想象的形成時間更早。并且,如果有形成巖石的可能,也同樣有可能形成生命?!?/p>
這項研究意味著,天文學家不該放棄在最古老的星體中尋找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如果在這些古老的星體中也可能藏有像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的話,那么定位到我們潛在的宇宙鄰居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