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鋪、讀書山、讀書臺
2015年04月24日 汪金友
從昆明往西到大理,剛出市區不遠,就發現一個地名的標牌,叫“讀書鋪”。急喊導游:“這個地方叫讀書鋪?”導游回答:“是啊,這不僅是一個村名,而且還有一個火車站?!比嚾硕键c頭,這地名,有點意思。
可是,為什么叫“讀書鋪”呢?是不是曾經有讀書人,在這里搭建了一個鋪?或者是這里的村民,都喜歡讀書?下車之后,請教當地的老者,才知道了這個地名的來歷。
讀書鋪村位于云南省安寧市太平鎮,距昆明市區23公里,緊靠成昆鐵路。相傳安寧曾有一個財主的兒子,一直不愛讀書。財主無奈,便帶他趕往昆明拜師。走到“讀書鋪”這個地方的時候,發現河邊有兩塊光滑的大石頭,于是各占一塊躺下休息。
不一會財主醒了,兒子卻怎么也喊不醒。這時來了一位農夫,告訴財主,這兩塊石頭一塊叫“醒石”,一塊叫“睡石”,財主睡的是醒石,兒子睡的是睡石,只要把他抱在醒石上,很快就會醒過來。財主趕緊把兒子抱到醒石上,不一會他果然自己醒了。而且像變了一個人,從此用功讀書,最后順利入仕。這個故事傳開后,很多父母,都把不愛學習的孩子抱到“醒石”睡一覺,效果非常明顯。后來又有人在這塊石頭上搭了一個鋪,就叫“讀書鋪”。
可惜這只是個傳說,兩塊石頭,也早已不見了蹤影。要真有這樣的“醒石”,那爭著要讓自家孩子到這里“睡一覺”的家長,還不擠破腦袋?但“讀書鋪”這三個字,還是會給人很多美好的遐想。在一個靜靜的河邊,搭一間茅草的小鋪,聽著潺潺的流水,聞著芬芳的花香,然后捧起一本書,沉在其中,醉在其中,該是一種多好的享受。
在山西忻州,還有一個地方叫“讀書山”。在山上讀書的人不少,為什么只有這座山叫“讀書山”?原來,此山原名舟山,當年的文學名士元好問,曾經在此山間的福田寺隱居讀書6年。金朝禮部尚書趙秉文為此題詞:“山頭佛屋五三間,山勢相連石嶺關。名字不經從我改,便稱元子讀書山?!贝撕螅凵礁麨樽x書山,并被稱之為“忻州八景”之一。
這應該是典型的山以人名。說到元好問,很容易讓人想起他在 《摸魚兒·雁丘詞》中那句千古絕唱:“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边@樣的才子,堪配青山改名。當然,我們還得感謝趙秉文,正因為他的慧眼識才,才多了一座讀書的山峰。
比起“讀書鋪”和“讀書山”來,更多的是“讀書臺”。
南京城南江寧路西側,有一個“周處讀書臺”。周處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年少時縱情肆欲,為禍鄉里,后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發奮讀書,并有所建樹。他曾經擔任吳國的東觀左丞,其堂宅名為“子隱堂”。因他曾在這個地方讀書,所以稱“周處讀書臺”。
四川江油市太平鎮北,有一個“李白讀書臺”。傳說李白家住在青蓮場邊的陰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來,不免受到塵世煩擾,影響讀書。于是,李白選中了一座叫點燈山的小山,白天黑夜都在那里讀書。后人景仰,山中猶有讀書臺,青蓮居士幾時來。
此外,還有湖北秭歸的“屈原讀書臺”、湖北沔城的“諸葛亮讀書臺”、河南洛陽的“曹植讀書臺”、江蘇常熟的“昭明太子讀書臺”、安徽潛山的“王安石讀書臺”、河南光山的“蘇東坡讀書臺”、四川省射洪的“陳子昂讀書臺”等。
讀書,是人生永遠的追求。無論駐足“讀書鋪”、攀登“讀書山”還是靜思“讀書臺”,都會激發我們讀書的樂趣和欲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