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墨西哥城,已從“致病之城”轉變為“清新之城”。
■蔣新
上世紀80年代,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列世界十大空氣重度污染城市之一。灰蒙蒙的天空是這座城市的重要“標簽”,而肺癌則是墨西哥城居民的頭號殺手——著名小說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就曾將這座城市諷刺為“致病城”。
然而,不過20多年時間,墨西哥城便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座空氣清新、天空湛藍的美麗城市。墨西哥城從全球污染最嚴重城市榜單“除名”,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從“日光城”到超級都市空氣污染隨之而來
翻開各式各樣的旅游雜志,提到墨西哥城的標語是“逃開霧霾,來墨西哥城”吧。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著名的“高原明珠”,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天空蔚藍,四季常青,在這里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游客。
但就在20多年前,墨西哥城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墨城”,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每一天,城市被籠罩在一層厚厚的鐵銹色濃霧中,天日難辨。與今日中國一些遭遇嚴重霧霾的城市比起來,當時的墨西哥城有過之而無不及。
墨西哥城之所以成為大氣污染重災區,和它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墨西哥城地處高原、三面環山、不利于空氣流通。但無法否認,盲目追求工業效益的城市發展模式才是罪魁禍首。
從上世紀中葉起,墨西哥進入工業化時期,在墨西哥城及其周邊,數萬家工廠拔地而起,全國各地的人口、車輛聚集到墨西哥城。昔日的“日光城”,很快成了擁有2000萬人口和大量鋼筋水泥的超級大都市,空氣污染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嚴重的大氣污染,導致墨西哥城的霧霾天氣越來越多。空氣中充斥著鎘、硫、苯等有害物質,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不少人經常嗓子疼,眼睛發酸,很多人患上了慢性氣管炎和肺病——這些都是城市無規劃、無節制發展的代價。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墨西哥城政府決心治理嚴重的大氣污染,還市民一片藍天。
一個國家
擁有50多部“空氣法”
為了治理大氣污染,墨西哥城政府也是操碎了心。
1986年至今,墨西哥一共制訂了超過50部專門治理空氣的法律法規,包括《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法》,以及針對墨西哥城污染情況的《反污染總體規劃》。從工業排放限制到機動車管控,從監控預警系統到油品質量標準,從應急處置機制到綠化帶分布,甚至煙囪高度都有詳細規定。
墨西哥政府很多環保官員的辦公室都掛著一張巨大的計劃圖——《聯邦區空氣清潔計劃(2011—2020)》。該計劃包含81條治理辦法,每個辦法又包含具體的措施和細節共116項。計劃圖上可以明顯看到一條向下的曲線,每一個折點,都標注了一系列治理舉措:1986年,提升汽油品質,工廠改用天然氣;1989年,實行機動車限行……
我們現在都習慣了看空氣質量指數,30多年前,墨西哥城聯邦政府就開始測量空氣質量了,并發布“都市空氣質量指數”。最初的分數毫無可喜之處:在1992年,墨西哥城分數低于50分(表示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只有8天。
墨西哥城還推出了一項永久有效的環境污染緊急計劃。按照國際標準,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應在100點以下。墨西哥城政府規定,當空氣指數達到250點時,將要求部分工廠停工、加油站停業;當指數突破350點,所有的生產和商業活動將基本停止,這個計劃得到了非常嚴格的執行。
此外,城市人口的無計劃急劇膨脹和過于密集,也不利于大氣環境的治理,墨西哥城也從人口管理的角度想了一些辦法。為改變人口過度集中狀況,墨西哥城在城區周圍建立了大約30個衛星城,并特意在衛星城建設一些高檔社區、大型商場、高校,以防止出現“寧要市區一張床,不要郊區一棟房”的現象。現如今,墨西哥城大約有1500萬人居住在衛星城中,其中22%的人每天到城區工作。
限行不搞一刀切
尾氣排放半年一檢
發展清潔能源,也是墨西哥城政府的另一大招。
今年3月,墨西哥能源部長公布了國家2016年能源戰略規劃,提出加強核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計劃到2026年將清潔能源的發電能力提高35%,繼續推動可再生能源以及2026年前建立兩所核能電廠。到2024年,墨西哥將有35%的能源為可再生能源,政府機構必須使用可再生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和其他一些國際大城市一樣,車輛限行也是墨西哥城治理大氣污染和交通擁堵的重要舉措之一。
從1989年開始,墨西哥城市政府推行“今天不開車”政策,每輛車車身上都貼有紅、黃、綠等5種顏色之一,每種顏色各對應一個工作日。比如說,紅色代表周一,你的車上貼上了紅色標簽,那么,每周一便不許上路行駛。這一政策剛推出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但很快出現了適得其反的苗頭。因為大多數家庭為了繞開政策,購買了不止一輛私家車。
2000年,政府對這一政策做出調整,不再一刀切限行,而是規定所有車輛每半年都要接受尾氣排放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車齡超過10年的老車就配以彩色車牌,每周有一天不能上路;超過15年的車輛每周必須停駛兩天。
此外,還根據車輛的排放狀況發放不同的環保標志,即:按照車輛執行排放標準的嚴寬程度分別發放“00”、“0”、“1”和“2”號標志。“00”和“0”號標志車輛行駛不受限制;凡貼有“1”和“2”號標志的車輛,平時每周有一天全天全城停駛。在大氣污染緊急狀態(一氧化碳超標)時,第一階段(即頭3天)先對“2”號標志車輛實行單雙號行駛限制,第二階段(即3天以后)“2”號標志車全部停駛,“1”號標志車每天5:00至22:00期間限行。
據檢測結果,200多萬輛獲得了“00”或者“0”的機動車,每年排放有害氣體5273噸,150萬輛獲得“2”審核的車輛,則排放了35604噸。這意味著,一輛被限行的舊車,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就達到新車的9倍。
另外,墨西哥城近年來開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目前,墨城已有12條地鐵和輕軌線路,覆蓋面積廣泛,運力大。除了地鐵,墨西哥城還大力發展快速公交(Metrobus),至今墨城已擁有四條快速公交車道。Metrobus也不一般。它是一種由使用清潔燃料、定期往返于專用車道的公交車輛組成的系統,鼓勵人們乘坐它上下班,而不是自己駕車出行。墨西哥城還新推出了一項名為Ecobici的公共自行車服務,事實證明它大受歡迎,乃至推出了一個長達六周的等候名單。
過濾建筑
用墻凈化空氣
除了政策,新技術也很有效。許多綠色建筑結合其自身特點對城市環境起到不小的凈化作用。談到居住環境的污染煙霧如何凈化,就不得不提墨西哥的城市空氣過濾建筑。
在墨西哥城的很多建筑中,都會看到由柏林設計公司設計的多孔墻。一面墻如何能凈化空氣呢?多孔墻有兩種方式:一方面,墻上這些奇形怪狀的孔實際上可以減少風力,并源源不斷地借助風力盡可能讓周圍空氣“運動”,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另一方面,這面多孔墻上確實含有過濾材料——二氧化鈦,當紫外線穿射煙霧和這一涂層接觸發生化學反應后,這些污染煙霧將被分解為硝酸鈣、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學物質,隨后這些物質會隨微風漸漸去除,而二氧化碳層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這種反應只需日光的照射便可進行,這種技術此前在澳大利亞與迪拜投入應用,預計有望在更多國家得到大規模推廣。
加強對市民的環保意識的教育也是關鍵的一環。環保課是墨西哥所有公立和私立小學的必修課,孩子們在課堂上學習如何將垃圾分成塑料、玻璃、廢紙、食品等七大類。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垃圾箱都被分為無機和有機兩類,意在從源頭對垃圾進行分類,從而進行再回收再循環利用。
每逢周日,墨西哥城著名的查普特佩克公園都會聚集上萬人,有的人抱著舊報紙,有的人拿著塑料瓶……他們來這里是為了用廢品換有機食品。廢品回收公司折價返還購物券,市民再用購物券到旁邊的食品攤位換取有機食品。墨西哥環境問題專家加布里埃拉說,這個活動不僅讓人們意識到廢品的“價值”,還讓大家愛上綠色健康的有機食品。
(作者為傳媒人士,現居墨西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