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8日
《吉卜力的風:從〈風之谷〉到〈起風了〉》 鈴木敏夫 著 黃文娟 譯
吉卜力是一家日本動畫工作室,在日本家喻戶曉,宮崎駿的動畫都是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完成的。所以,我想當然地把吉卜力當作宮崎駿的作品標簽,如今才知道不止如此,工作室還有默默做著動畫卻從來不能按時完成的導演高畑勛,莫名其妙從編輯走上制作人之路的鈴木敏夫,沒有他們三個一起絕對不會有今天的吉卜力。
從有了吉卜力開始,他們就等著關門大吉的那一天,鈴木敏夫不止一次提到關掉吉卜力的話,可每次一做起動畫,又停不下來,一拖就拖了這么多年。
在《吉卜力的風》這本書中,訪談的主角是鈴木敏夫,里頭盡是3個老頭鬧別扭的趣事,囊括了宮崎駿和高畑勛兩位導演30年內所有作品的花絮故事,其中有我們非常熟悉的《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鈴木敏夫想讓宮崎駿做一部動畫,宮崎駿的要求是必須由高畑勛作制作人,然后鈴木敏夫就找了高畑勛,可惜被拒絕了,因為高畑勛也是個很難搞的家伙,不會為了大局去做辛苦的事情,鈴木敏夫夾在兩個人中間非常為難,這種時候以為宮崎駿會很酷地說那就不做了,沒想到一向強硬的人,喝了酒反而委屈地哭訴,說出“我為了高畑先生付出了十五年的青春,他竟然一點都不想幫我”這種可愛的話,結果還是鈴木敏夫揪住高畑勛為宮崎駿狠狠地打抱不平了一番,才促成了那部作品,也就是當年口碑和票房都絕佳的《風之谷》。
宮崎駿和高畑勛做動畫,周圍人是要跟著遭罪的,他們對作品要求高是出了名的。兩人同時制作的話,情況會更混亂,風格不同,行事也不一樣。《龍貓》和《螢火蟲之墓》就是同期開始的,當時還有不少小插曲,提案的時候,出資方一聽是這兩個主題,那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這不就是妖怪和墳墓的故事,完全就是可怕的內容啊。鈴木敏夫花了大力氣才說服了對方,讓企劃順利進行。
高畑勛一向愛拖延,每部作品都要延期上映,定好的片長一定會越做越長,然后一副做不完就是做不完的樣子,讓人拿他沒辦法,鈴木為此傷透了腦筋。相反宮崎駿的制作就順暢多了,作品完成度高,都能按著時間來。當時高畑勛的《螢火蟲之墓》 還在未完成的情況下居然被上映了,這在電影史上都非常少見。這是鈴木敏夫做的決斷,他覺得如果不這樣上映,觀眾最后能不能看到這部作品都是個問題。
相比宮崎駿和高畑勛兩個才華橫溢的人,制作人鈴木敏夫或許有些平凡,但真正站在他的位置上,就會佩服這個人的意志和本事,雖然他一直說著沒有想太多只是去做的話,但這正說明了他的能干,對著兩個只做動畫不管票房的人,也只有他管吃飯問題了,畢竟資本市場不是游樂場,不是好看就行了,再好的作品沒有到位的宣傳和操作也是會被埋沒的。
在新人接力問題上,鈴木敏夫也費盡了心思,吉卜力總想培養幾個得力的新人,讓兩人喘口氣。可惜宮崎老頭太難纏,新人導演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自由發揮幾乎不可能,最后一定會變成另一部宮崎駿作品。
為了不重蹈覆轍,后來鈴木在新人導演麻呂創作前期,就直接把人藏起來。宮崎駿發現時大叫著,“麻呂去哪兒了?”然后把人一個個叫過去問,“麻呂現在在哪兒?”大家也都幫著隱瞞,知道一旦麻呂被找到,動畫也就完了。宮崎駿沒辦法,嘴上答應不再插手,私下卻每天到處調查麻呂被關的地方。只要聽說誰去見過麻呂,就會立刻跑去問:“怎么樣?”不斷擔心著動畫的制作情況。最搞笑的是,麻呂回到工作室后,宮崎駿還找了個別扭的借口,把自己作畫的位置搬上了二樓,因為那里正好可以看到麻呂的位置。后來更夸張地把原本要去三樓制作新動畫的高畑勛,硬拉到二樓一起監視,鈴木對此實在無可奈何,索性放任兩人干自己的事去了。
現在每次看 《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就會想到這段搞笑的制作過程,麻呂先生就是在吉卜力兩大活寶的“守護”下完成了這部作品,感覺相當了不起。
這三個家伙呀,誰都不是省油的燈,否則怎么能一起廝混這么多年,按著宮崎駿的說法,“因為他們彼此之間都互不尊重”。臭味相投的人,找到了適合的相處方式,即使在外人看來難以理解,也是一種非常穩固牢靠的關系,就像吉卜力能存在一樣,看著讓人膽戰心驚,卻意外地和諧美好,總之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書讀完了,有些舍不得,有這么一群頑固的老家伙一直做著我們喜愛的動畫。真的很感謝,如果下次宮崎老頭再說退休這種話,我應該會大笑,“別開玩笑了,趕緊繼續畫吧”,然后繼續期待著吉卜力出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