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人工智能歷經六十多年風風雨雨,也經歷幾次大起大落,如今,全球再次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熱潮,眾多科技巨頭源源不斷地投入巨額資金用于AI 技術創新,使得AI逐漸入侵著我們的世界,使得AI將會向水電一樣成為社會基礎設施,推動著社會進步。
人工智能上升國家級戰略
人工智能不僅是科技界下一個浪潮,也將驅動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為此,眾多科技巨頭、知名學府、創新創業公司都熱衷投身該領域,其中孫正義更是籌集了千億美元規模的基金來推動這一輪信息革命,這也是孫正義繼互聯網帝國后,有望在未來能打造出一個超級人工智能帝國。
可以說,這一波人工智能熱潮來勢洶洶,同時也上升到了國家級戰略,日本在2014年提出了要推動機器人驅動新工業革命,并在次年編制了《新機器人戰略》;同時,美國發布了《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成這一波科技革命的帶頭大哥,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發展。
但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異軍突起,與美國其旗鼓相當,也走在了全世界前列,如同中美互聯網格局,也將形成人工智能中美格局,尤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 AI 競賽”中,美國已不再具壟斷優勢,《紐約時報》更是發問指出中國在人工智能發展迅猛,《財富》雜志評出的全球四大AI巨頭,中國也占一席。
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把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中國為搶占人工智能賦予的重大機遇,也印發了國家級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保我國人工智能科技水平躋身世界前列, 引領全球產業,并培育若干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業,到2030年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
萬物感知開啟 智慧社會到來
由于NB-IoT網絡的覆蓋,將促使進入一個具有感知的智慧型社會到來,包括智慧社區、智慧城管、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慧物流等眾多垂直應用,而智慧生活則成為智能家居最大發展方向,在機智云CEO黃灼看來,新的技術總是讓人激動人心的。
(一)萬物互聯 萬物感知
人工智能的崛起,有望真正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萬物透過互聯,賦予萬物感知、認知,我們處在了萬物互聯的好時代,而這背后核心動力來自人工智能,然而,部分企業被科幻式的遠景沖昏頭腦,甚至有人質疑掛人工智能的“羊頭”賣“狗肉”,能夠扎實穩健促進AI 技術發展與商業化成果轉化才是核心。
比如英偉達,受益于在人工智能芯片技術突破,享受著AI這一波紅利,過去一年,其股價更是上漲了多倍,也吸引了日本軟銀孫正義不斷增持其股票,最后成為第四大股東。
(二)智能經濟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其中涉及到智能經濟,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軟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終端、物聯網等,并推動智能產業升級,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等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
新技術推動了生產力飆升,有助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普華永道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30年時,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高達15.7萬億美元。而中國受益最多,埃森哲公和Frontier Economics聯合發布的報告稱,在AI的推動下,2035年的中國經濟總增加值將增加7萬億美元以上。
在智能產業升級過程中,勢必推動工業機器人、工業互聯網等大規模應用,促進制造業智能化發展,中國也是工業機器人需求最大的市場之一,發展相對穩定和成熟。另外,全球眾多國家面臨老齡化難題,機器人的應用能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機器人或將成為全球勞動市場就業大軍。
(三)服務機器人進入家庭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在全球加速,養老和照顧兒童等服務機器人正在悄然興起,相關機器人產業也將成為下一片藍海,對此優必選CEO周劍曾對筆者表示:未來主動的人機交互方式及人形機器人等硬件終端的顛覆式創新與主動交互方式的普及將會改變目前的PC,智能手機等硬件終端被動式,碎片化的數據收集來源和方式,重新定義用戶的完整畫像,最終形成結構化的用戶數據反過來服務于人類。顛覆式的人形機器人等產品未來進入千家萬戶將徹底改變人類目前行為方式和世界。
隨著機器人的崛起,面向家庭服務型機器人也正在走進百姓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前景光明,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50億美元,而用于教育事業的機器人需求是一個巨大市場,而學前教育將迎蓬勃發展,針對3-6歲兒童教育和娛樂機器人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四)智能管家
在筆者看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更多地涉及到整個物聯網產業,當更多應用場景被物聯網覆蓋之時,這個世界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包圍,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機器和各種智能設備將由人工智能變得更大強大。
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基于圖像和語音技術通常被視為物聯網的入口,機智云副總裁邢雁對筆者表示,語音技術的爆發式增長背后的原因是:“消費者需要更簡潔有效的人機交互方式。為此推出智能管家機智瑪莉,通過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機智瑪莉將能像人類一樣“看到”和“聽到”,然后不斷去學習用戶在各個時間段、場景下使用習慣。
”在消費電子領域,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科技企業,均不約而同地向市場推出搭載具有語音交互的智能音箱硬件,亞馬遜Alexa 、Google Assistant 和微軟Cortana,科技巨頭都擁有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寄望于以“音箱”作為中樞,以“語音”為交互手段,以平臺(云)為支撐來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五)創造更多商業機遇
早前,馬化騰更是指出,在未來大部分科技創新后臺核心一定需要云技術的支撐,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等,它的后臺的核心一定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
各種設備聯網后,即萬物互聯后所產生的龐大數據,須經智能化的處理、分析,厘清并挖掘出價值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承載后端的“云”端,不僅為海量數據提供存儲,也為數據提供后端運算大腦,可以說云計算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基石。
數據產生、收集、處理、決策和應用,將隨著各式各樣的物聯網設備的普及以及傳感器的大規模部署,所采集的大數據經過人工智能處理,其潛在的價值也將被逐漸挖掘,可以說一個以“數據”為驅動的產業,所產生的海量數據,經智能化的處理、分析,最終透過數據形成產品或服務,而正是商業價值所在,也將為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機遇。
寫到最后:
在電力革命掀起的第二次技術革命后,將一切東西電氣化,如今AI時代的到來,未來將一切東西感知和認知化,最終萬物透過互聯,并賦予萬物具有感知、認知能力。各種設備通過感知、執行、優化和學習不斷循環,而這關鍵在于AI 技術發展,將使得智慧社會得以實現。很慶幸我們處在了一個萬物互聯的好時代,開啟一個暫新的萬物感知新時代,至此贏得人工智能將贏得未來成為業內共識。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楊劍勇,長期關注物聯網、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