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感性的人容易患抑郁癥,那么是不是說一個人越是理性就越好呢?
事實完全不是這樣。如果說過分感性容易使人變成瘋子的話,那么過分理性則容易使人變成傻瓜。
十七、十八世紀,歐洲興起了以倡導人的理性高于一切的理想主義運動。那個時候,人們天真地認為,人類完全不需要宗教信仰,人類只要用理性的光芒普照萬物,世界就會徹底告別愚昧和黑暗,步入真正的文明和幸福。
然而,歷史和理性主義開了個大玩笑。在理性主義興起到現在一兩百年來,人類在一些方面的確變得理性了,但人類在另一些方面變得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不理性。
妄想用理性支配世界的結果并沒有將人類步入理想的天堂,而是步入了一個更加殘酷、更加自私、更加絕望、更加迷惘、更加沮喪和更加焦慮等混亂時代。
尤其是理想主義之后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差點將人類投入滅絕的深淵。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其真正的原因就是理性主義者沒有認識到人類理性的有限性,完全沒有認識到除了理性之外還有感性,還有更為高級的靈性這一事實。
許多抑郁癥患者屬于那種過分理性的人,他們做大小事都習慣于理性分析,好像不進行理性分析就活不成似的。
過分理性的人將這個世界看成是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純粹的物理裝置,而不是充滿審美價值和靈性啟示的奧秘。在他們的眼睛里,世界只不過是數字,大小,顏色,功用,沒有可感動和欣喜之處。
他們是一種不會朗笑和吟詩的人,他們甚至不懂得用眼淚表達人類情感。
這類人非常喜歡科學或哲學研究,而對藝術和文學幾乎是一竅不通;他們喜歡討論和分析,對談情說愛是天生的外行。
這類人非常容易患抑郁癥,而且是屬于抑郁癥患者中很難痊愈的人。
前面我們談到抑郁癥的實質其實是“熱情缺乏綜合征”。這說明抑郁癥本質上是患者失去了正常的情感體驗能力,無法感受到欣喜、快樂、感激、熱情奔放等人類正常的感情。
而感情機能是人最重要心理機能之一,情感機能不正常本身是心理殘缺的表現。
所以,過于理性的人不要把自己的這種性格特點看成是性格優勢,而應該看成是一種缺陷和危險。
改變過分理性的性格最佳的途徑就是有意識培養自己的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如讀小說、朗誦詩歌、欣賞音樂和繪畫等。
還有,就是減少自己行為的功利性,所謂的意義性。
過分理性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尋找出做事的理由和意義,找不出意義和理由,他們寧可不做也不會“盲目”地做。
其實這既是一個優點,也是一個很大的缺點。因為世界上有些事是有功利性的,是有意義性的,而有些事純粹只有審美性,只有娛樂性。
反過來講,審美性和娛樂性本身就是事物的另外一種意義和價值。
過分理性的人可以這樣想一想:如果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尋找意義和價值的,那么意義和價值的意義和價值又是什么?
如果意義和價值不能在人的內心發生審美效應,不能使人真切地感到幸福和甜美,那么任何意義和價值從根本上來說就是無意義和無價值。
另外,過分理性的人更要努力培養和發展自己的靈性。
這其實是實現從“以腦為中心”到“以心為中心”或“心腦”并重的轉變。當今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不會用“心”只會“用腦”的人。
在古老與傳統的文化當中,“腦”代表著人類的理性和知識,而“心”則代表著情感和靈性。
有時候我們需要用“腦”看待和處理問題,但有時候我們就必須學會用“心”看待和處理問題。只有“心腦并重”的人才是最健全的人,有“腦”無“心”的人和有“心”無“腦”的人都是心智不全的人。
在我們這個越來越物質化、越來越技術化和越來越功利化的時代里,人們似乎也越來越習慣于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世界的萬事萬物,而大大忽視了感性和靈性的作用。
正如德國著名學者阿諾爾德·斯貝爾格所說的“人類靈性的器官已經硬化”。
其實,無論從那個角度講,靈性都是人生命中最核心、最本質的部分。沒有靈性,人要么是機器,要么是魔鬼,要么是動物,人根本無法稱其為人。
在理性、感性和靈性中,唯有靈性具有整體性和超越性,也只有靈性才能凸顯出人真正的價值,使人可以進入神的境界,產生馬斯洛所說的“巔峰體驗”。
在最有智慧的人看來,宇宙的本質并非是物質性的,而是靈性的。世界上唯有猶太民族最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也是在這一點上做出最大的貢獻。猶太民族也比其他民族更早地認識到,唯有信仰才是培養和發展靈性的途徑。
建議過分理性的抑郁癥患者可以讀一些屬靈方面的書,可以參加培養靈性的團契活動。這樣不僅對改變性格非常有利,對于抑郁癥的治療也有極大的好處
徹底改變原有的不完善的性格甚至病態的性格是徹底告別抑郁癥的重要前提,任何對抑郁癥的治療若不包含改變性格的計劃都是緣木求魚式的膚淺治療。
然而,對于患者來說,改變性格又是一項非常艱巨和漫長的任務。“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話正是表達了改變性格的艱難程度。
但患者朋友仔細看一下這句話,就不難發現,人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本性難移”并不是“本性不移”。
只要患者下定決心,并且愿意采取切實的行動,堅持到底,那么你的性格就一定會越來越完善,抑郁癥也會因為你性格的完善而離你而去。
本文轉自“王國榮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公眾號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生雜志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系》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郁癥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