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是個很乖的孩子,但小雅媽總想要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因此,小雅考試拿不了第一,回來免不了挨媽媽一頓罵。在小雅的眼里,媽媽罵她可以,但是媽媽時不時拿她跟別人比,這讓小雅很生氣。小雅媽媽的責怪不僅沒讓小雅的成績變好,反而成績越來越落后。小雅越來越感覺她是不是真的如媽媽說的那樣,比不上別人。
其實,小雅現在所感受到的,正是低自尊帶給她的自卑與不快樂。低自尊孩子往往很容易否定自己,沒有自信,因為大多數受過童年環境的影響,他們走入社會后很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因此,很多父母都不想孩子成為低自尊孩子,都在想如何培養高自尊孩子。因為高自尊孩子,他們善于肯定自己的價值,而且對自己很自信,以后走出社會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是我們人見人愛的那種。
著名心理專家鮑邁斯特在他所著的《意志力》這本書中打破了這一說法,他認為高自尊和低自尊的孩子,其實他們都有著自己的缺點,甚至指出,高自尊比低自尊更不利于孩子成長。我們先來看看這項研究。
以著名心理學家鮑邁斯特為首的學術小組,曾從幾千項研究找到了一項追蹤高中生幾年以了解自尊與成績是否存在因果的研究。研究指出:自尊較高的學生,成績的確較好。但到底是自尊引起成績好,還是成績導致了高自尊?結果發現,十年級的成績能預測十二年級的自尊,但是十年級的自尊不能預測十二年級的成績。因此,成績似乎才是因,而自尊卻是果。
而在另一項心理研究中,大學心理學教授唐納德·福賽思為提高學生自尊,曾把期中成績低于C以下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固定每周給其中一組學生做提高自尊的訓練,而另一組則沒有。通過一段時間研究發現,那些每周接受自尊信息的孩子成績不但沒提高,反倒比期中成績下降了,平均分從59分直線降為39分。
而且心理學家鮑邁斯特還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類似職業殺手這種行業,他們事情做得很糟,自尊卻高到驚人。因此,心理學家得出,高自尊并不如我們常人所想的那樣更有利于孩子。相反,因為長期處在高自尊的狀態下,他們習慣了周圍人的夸贊,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們也比常人更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與評價。如果周圍人對他們的評價有所轉變或者不利,他們則會出現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很可能出現極端心理,這樣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容易自負
高自尊的孩子因為他們對自己過于自信,往往一不留神,或者因為無法接受旁人的建議,從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麻煩。
因為自尊過高,他們更容易忽視一些需要重點關注的事,而且他們也往往喜歡把事情的失敗歸結于外在因素。他們過于相信自己,很少懷疑自己的決定,因此很難找到問題出在哪。
一根筋
自尊較高的孩子,很難聽進去旁人的建議,他們往往喜歡朝著自己認為的方向去下定義。因為太過執著于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讓他們出現一根筋、固執到很難溝通的情況。
難以接受失敗
自尊較高的孩子,因為長期處于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在他們眼里,他自己是了不起的,比如: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才是最好的。因此,高自尊孩子一旦遭遇失敗,他們很難從失敗中走出。因為長期受自尊高的影響,即使失敗,他們也很難接受。
1.告訴孩子不刻意貶低自己,也不過于自信
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其實主要是受到童年環境的影響,比如:孩子成長在一個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中,父母都不管她,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她是不被愛的,長大后孩子也更容易不自信,甚至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更好的。相反,那些成長于一個長期在父母夸贊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比低自尊孩子更自信。但同時,因為長期滿足于父母的表揚和贊美,孩子很容易造成盲目自信,他們比一般人更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從而讓孩子形成高自尊人格。因此,父母不僅要告訴孩子不刻意貶低自己,同時也要不過于自信,凡事能從客觀的角度出發。而且,父母也要盡量從客觀地角度去評價自己的孩子,不去貶低孩子,也不盲目夸贊孩子。
2.尊重孩子,不去刻意控制孩子,也不過度捧孩子
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旗幟而控制孩子,他們希望孩子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相對于控制型父母,還有一類父母,喜歡夸自己的孩子。他們從未想過一旦過度,孩子很可能往某一方面傾斜,過度夸贊反而會造成孩子形成固定意識,讓孩子以為他一直都很優秀。因此,如果他犯了一點點錯,或者遭遇一丁點失敗,孩子都很難從中走出來。
3.給孩子一個有歸屬感的家
家是孩子一生的港灣,對孩子來說,家庭的歸屬感意味著他很信賴家,也意味著他可以在家里獲得尊重,同時也獲得愛。父母要努力創造一個有歸屬感的環境給孩子,讓孩子從小接受正常的教育和客觀的思想,這樣才利于他的成長。
4. 讓孩子學會接納客觀的自己
高自尊或者低自尊的孩子,他們在接納自己上都存在某種傾斜,從某方面來說,他們往往難以接納自己。簡單來說,低自尊孩子很難相信自己存在的價值,喜歡自我否定。比如:孩子從小在父親的打罵下成長,不管是對是錯,父親總喜歡找孩子的原因。這很可能讓孩子認為,他怎么做都是錯的,他是不被父親喜歡的人,因此當他們走入社會,當他們遇到同類的事情,他們很容易否定自己的價值。
而高自尊,因為過度肯定自我,從而很難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比如:孩子從小是在父母的贊美中長大,一旦在自己成長道路上遇到挫折,他們很難接受。因為高自尊和低自尊都難以客觀評價自己,因此也不容易接納客觀的自己。只有當父母告訴孩子,正確看待自己,接納客觀的自己,才更利于他們自尊心的正常培養。
因此,當父母還在為孩子的低自尊而煩惱時,不妨試著從客觀的方面來評價孩子,而不要為了培養孩子的高自尊而盲目去夸孩子。自尊心的培養往往不是受一個方面的影響,父母以及周圍環境都起了很大作用。想要孩子擁有客觀評價自己,接納自己的能力,不僅孩子要克服自己的心理因素,父母更要一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