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燒造彩瓷的歷史早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的褐斑青瓷。此后經隋唐宋元,發展至明清時期達到歷史的巔峰,呈現出五彩繽紛,百花爭艷的新局面。在這群芳璀璨的百花園中,盛開著一株美麗典雅,血統高貴的奇葩——那就是清宮琺瑯彩,它那近乎于脫胎的輕薄,來源于宮廷的彩繪,一絲不茍,細如毫芒,所有的燒造工序都出類拔萃,創造了中國瓷器彩繪的偉大奇跡,被世人譽為“彩瓷皇后”。
而清宮琺瑯彩之中,最為出色的,當屬雍正時期的琺瑯彩。雍正皇帝儒雅好古,除承前制繼續在宮中燒制外,并為每件器物配制楠木匣缽,專門儲藏于乾清宮琺瑯彩瓷的專庫(端凝殿)內。雍正時期的琺瑯彩不僅數量眾多,器型更加豐富。此時琺瑯作里,群英薈萃,人才濟濟,有專畫花鳥魚蟲的畫家余省,畫人物樓景的畫家張廷彥,畫人物花卉的畫家金廷標等近20人。
瓶整體為六棱形,束頸圓腹,圈足,通體繪鳳紋、花鳥紋,寓意吉祥。造型美觀大方,胎質堅實細密,光滑潤亮。紋樣布局繁密而不失規整,畫工細膩,整瓶雍容大氣,其井然有序的排列表現出御瓷燒造的嚴謹,精湛的繪工則彰顯出技藝之高超,一派皇家氣象。
此瓶造型優雅,線條富于變化,美觀大方,造型穩重,大氣磅礴。
清朝雍正官家瓷器,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要求十分嚴格,苛求得近乎于吹毛求疵,雖存活時間不長,但粗湛絕妙,無與倫比,尤其是顏色釉方面。雍正唯賢是舉,仿古創新,新添十數種鮮艷的新釉色,代表了雍正瓷器的最高水平,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琺瑯彩器是專供宮延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數量特少。收藏者很少人可見到此類珍稀品,故一般很難鑒別琺瑯的與粉彩的區別。具體價值直接與藏品品相及年代相符。價值在60萬到400萬不等。具體還是要看藏品實物核實價位。
康熙琺瑯彩介紹
琺瑯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自從元代景德鎮陶瓷燒制官窯瓷器以來,宮廷所有制瓷事宜,都由景德鎮官窯獨立完成。
康熙琺瑯彩和銅胎琺瑯器一樣,作色地裝飾,少見有白地畫琺瑯的,常見色地有紅,黃、藍、紫、綠、胭脂等。
紋飾中以多種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團花中心加壽字、萬壽無疆和開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等為主,畫工嚴整細膩,具有圖案畫的效果。圓器的口下及足圈外部,常有刻劃的弦紋。 器型有盒、壺.盤、碗、杯、碟等。瓶類甚少,均無大器。
康熙琺瑯彩器內,均為平凈的白釉,不施彩。造成外壁不帶光亮的澀胎。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黃釉地琺瑯彩荷蓮淺碗,色調特別鮮嫩、透明、凝膩。
琺瑯彩與釉上彩區別
據研究,琺瑯彩在化學組成上和中國傳統釉上彩區別很大。
琺瑯彩與釉上彩區別之一
首先,琺瑯彩中含有硼,它的基質是鉛硼玻璃,而在中國彩料中,無論五彩或粉彩都不含硼,中國傳統釉上彩的基質是含有少量氧化鉀的鉛玻璃。
琺瑯彩與釉上彩區別之二
其次,琺瑯彩中含有砷,而中國傳統釉上彩或釉下彩料中,除康熙粉彩(粉彩楚從琺瑯彩中衍生出來的)外,都不含砷。
琺瑯彩與釉上彩區別之三
再次,琺瑯彩中的黃彩屬銻黃, 而在康熙以前,五彩中的黃彩和低溫色釉中的掉彩,都屬鐵黃。最后,琺瑯彩中的胭脂紅屬于金紅,金紅在康熙以前沒有見過。
琺瑯彩料有紅、黃、藍,紫、白、黑,綠、胭脂等。這些彩料在燒成后,都呈現本來的顏色,有透明的玻璃質感,因此又稱其為“料彩”。由于在繪畫的色地上堆料較厚,又有多色階深淺不同的料彩的巧妙配合,使得畫面有層次分明的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