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青花瓷鑒定大師張浦生先生曾有條至理名言:“先看青(青料),后看花(紋飾),青花并重!”
雖說是“后看花”,但卻并不說明“花”的地位不重要,絕不可不看!
相反,“花”的地位非常重要,歷朝歷代青花瓷的“花”各有特點,青花瓷器也是以它的釉下青花裝飾為主要特征的,因此熟知各時期青花瓷“花”的特點,對準確斷代青花瓷來說非常必要!
所以說,“青花斷代必看花”!
下面就結合圖例講一講各時期青花瓷“花”的特點:
還是從已達到成熟期的元青花開始講述,唐青花、宋青花大家只做概念性的了解即可。
元青花的紋飾特點:
1. 布局以多層裝飾帶為主,層次較多,但多而不亂,層次清楚(見圖1);
圖1-元藍地青花盤
2. 多見實筆繪畫,線條描繪,用筆酣暢有力,干脆利落,整體感強;也有勾勒渲染、拓、皴等筆法。(見圖2)
圖2-元青花云龍紋梅瓶
3. 題材最常見動物、植物、人物和詩文四類(見上圖2)。
4. 元青花的紋飾由于各種藝術形式與多樣性的文化影響,使其呈現出了多元性的風格。如“昭君出塞”、“三顧茅廬”(見圖3)、“西廂記”等人物故事紋飾,就是受到了當時戲劇的影響。
圖3-元青花三顧茅廬圖大罐
纏枝蓮、纏枝菊、纏枝牡丹等紋飾,又吸取了絲綢與刺繡上的圖案。
隨著元代對歐亞大陸的征服,西域伊斯蘭文化大量涌入,而這也更多的體現在了青花瓷上(見圖4)。
圖4-元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明代洪武朝共31年,但陶瓷紀年中約定俗成地將建文朝的4年也歸入其中,故洪武朝共按35年計!
洪武青花的紋飾特點是:
(1)基本沿襲元代瓷器上的紋飾,但層次減少,紋飾疏松簡練,線條粗獷,遠不如元代青花瓷器上的精致,有纏枝蓮紋、纏枝菊紋、折枝牡丹紋等幾類主要紋飾(見圖6)。
圖6-明洪武青花花卉蓮紋執壺
(2)動物紋、人物紋幾乎不見!
(3)花卉紋、樹木紋雖較多的繼承自元代,但畫法上又有所不同;
(4)紋飾用法上比較自由,可做主題紋飾,也可做輔助紋飾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