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屬半耐寒性蔬菜,喜溫和而涼爽的氣候。生長適溫為10-22℃,能經受輕霜。不同生長期對溫度有不同要求,發芽期和幼苗期22-25℃;蓮座期17-22℃;結球期12-16℃;大白菜生長期需要一定的晝夜溫差,溫差4-5℃最適。近幾年從外地和國外引進的特抗品種,在30-35℃高溫下仍可正常生長。
大白菜屬中等喜光的蔬菜。蓮座期和結球期天氣晴朗、日照充足,是大白菜獲得豐產的重要氣象因素。
大白菜生長期間需要較多水分。不同生育期對水分需要是不同的:種子發芽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0%,蓮座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50%,結球前,中期土壤含水量80%,大白菜生長期要求空氣溫度在70-80%。
大白菜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沙質土壤最佳。對N,P,K的吸收量苗期較少,蓮座期較多,結球期最多。施肥種類應以有機和無機肥配合施用,有機肥和磷肥主要作基肥,無機肥和部份速效肥作追肥。重點施肥期在蓮座期和結球初期。此外,大白菜對微量元素如硼、鈣等較為敏感,如若缺少,則導致病害發生。
一、春播大白菜栽培技術
春播大白菜在苗床及露地生長過程中最低溫度不宜低于13℃,低溫時間越長越易引起春化,繼而抽苔、開花,喪失商品價值。播種時間選擇寒尾暖頭為宜,以利白菜早出苗。大棚栽培,育苗時間為2月中下旬;小拱棚育苗露地地膜覆蓋栽培,3月上中旬進行育苗;露地地膜直播適宜播期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及栽培過程中,根據溫度變化適當加減覆蓋物,同時注意棚內最高溫度不能高于25℃。
1.大棚栽培 大棚內套小拱棚育苗,育苗畦寬1.5m,采用營養土方、營養缽(直徑8cm)育苗。苗齡25-50天。定植于大棚內。壟栽,壟上覆蓋地膜。生長中后期大棚內應注意通風。大棚栽培,播期早,可提早上市。 2.小拱棚育苗露地栽培 3月上旬挖好育苗畦。采用營養缽育苗。3月中旬播種,播種前育苗畦澆透水。點播,播后覆1cm厚細土,加蓋棚架后覆蓋薄膜,夜間加蓋草簾。中后期逐步拆開薄膜通風,進行煉苗,以利培育壯苗。育苗期間要間苗1-2次。4月上旬定植,定植后澆1次緩苗水。
3.露地直播 整地時施足基肥,按規定的行株距起壟播種。播后覆蓋地膜澆足水。出苗后破膜掏苗,苗穴周圍封土。及時間、定苗。
4.合理密植一般春季種植密度大于秋季,單行定植株行距為40cm×50cm。每畝種植3300株。
5.肥水管理 春大白菜生長期間前期溫度低,后期溫度高,與秋季種植最佳包球條件正好相反,在肥水管理上應特別注意。基肥多施有機肥,每畝撒施4000kg,做壟時條施磷酸二銨50kg。追肥以尿素、人糞尿等速效性肥料為主,結合澆水進行沖施,一般追肥1-2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5-20kg或人糞尿800kg。中后期加強肥水管理。促進營養生長,有利于包球。
6.及時采收 葉球緊實后及時采收,上市銷售。采收期為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一般畝產凈菜4000kg左右。
二、夏播大白菜栽培技術
1.選好品種,適期播種 豫東地區適宜播種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過早容易抽苔,并且包心期溫度過高,病害加重,再晚播為早秋白菜播種期。所有品種必須兼有抗病,耐高溫的特點
2.整地與茬口 大白菜不能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如包菜、花菜、小白菜等,宜選擇黃瓜、豆角、番茄、土豆、蔥蒜等作為前作茬。整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000-40000kg,磷酸二銨50kg,作成壟,防止夏季雨水多田間積水。
3.種植密度 夏白菜棵小,應加大種植密度,一般行距(壟距)50cm,株柜40cm,一畝地種3300多株。
4.播種技術 播種時采取直播的方法。也可以用營養缽育苗,遮陰覆蓋。苗齡20天左右。利用遮陽網遮陰育苗,其遮光率達30%-70%,降低氣溫1-3℃地溫下降3℃,注意晝蓋夜掀,晴天蓋,陰天掀,定植前7天掀網煉苗。直播先作壟,按株距劃斜線深1cm,播7-10粒種子蓋土,再稍加鎮壓,播完后,順壟溝澆水。播種時注意天氣預報,防止暴雨拍打,影響出苗。
5.間苗定苗 夏白菜要采取多次間苗,早間苗,晚定苗的方法。從出苗至定苗整個幼苗期間要間苗3-4次,分別在拉十字期、3-4葉、5-6葉期。每次間苗應去雜去劣,間掉病苗、弱苗、蟲咬無心苗。選留生長健壯、整齊一致的好苗。大多數耐熱極早熟白菜外葉光滑無毛,葉片肥厚,纖維少,間下的菜苗可作小白菜上市。
6.肥水管理 夏白菜肥水管理采取“促”的辦法,幼苗期不能缺水,見干就澆,期間只進行淺中耕一次,以除草為主。播種后一個月左右開始包心,追一次肥。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暴雨過后澆一次井水,能有效降低地表溫度。
7.及時采取 8月下旬到9月中旬,葉球長緊實后,及時采收。此時氣溫上升快,葉球內溫度高,趁下午天涼時采收,不碼放,采收不及時,一是易爛掉,再則易長裂。極早熟品種單球重一般為1-2kg,葉球大小與地力有關,土地肥力差,則在0.65-1.5kg左右,一般畝產2500-4000kg。
三、秋早熟大白菜栽培技術
1.播種時期 河南省秋早熟白菜播種時間為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北部、山區適當提早5-7天,南部適當延遲。秋早熟白菜上市期間正值中秋國慶雙節期間,經濟效益好,種植面積逐年擴大。
2.品種選擇 早秋種植白菜,應選擇生育期較短的白菜品種為好,一般為播種后55-65天成熟的品種較適宜,生育期過短葉球太小,過長則不利于早熟。
3.整地作畦 早秋白菜以黃瓜、豆角、番茄、土豆、蔥蒜以前茬作物為好,不能與十字花科的包菜、小白菜、花菜連作,以免土傳病害和害蟲為害,不利于豐產穩產。整地前每畝施有機肥2000-4000kg,磷酸二銨50kg,作成壟,壟間距50cm,株距為45-50cm,一般每畝種植2700-3000株。
4.播種育苗 早秋白菜可以育苗栽,也可直播,育苗移栽可作苗床或營養缽育苗,栽一畝地白菜需苗畦25-30m2,一般畦寬1.5m,長15-20m。畦內撒復合肥25kg,腐熟有機肥100-150kg,耕翻耙平,使床土與肥料摻勻,留出蓋籽土,然后畦內澆水,水滲下后播種。可以撒播,也可以點播,每畝播種量20-50g,播后蓋上1cm厚細土,直播可在壟上每隔45-50cm劃一斜線,深1cm,每穴播8-10粒籽,蓋上土,然后再輕微鎮壓,播完后,順壟溝澆水,播種時注意天氣預報,防止暴雨拍打影響出苗。
5.田間管理 早秋白菜田間管理包括間苗,中耕除草,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等。育苗包括苗期管理和定值。
(1)間苗:早秋白菜播種后一般間苗3-4次。25-30天定苗,每次間苗應去弱留壯,去掉長勢不一致的苗,每次間苗苗距以稀疏不擁擠為好,間苗時去掉根際附近的雜草。
(2)中耕:一般中耕2次,淺中耕,以除草為主。
(3)肥水管理:早秋白菜,播種期早,注意澆水以利降溫出苗,三水齊苗,五水定棵,中后期地面見干見濕,團播期后每隔一次水,沖一次肥料。
四、秋季大白菜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
2.播種育苗:8月上旬播種育苗,苗齡25天,8月底定植。
3.整地施肥及定植: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kg,硫酸鉀復合肥50kg,深翻后按60cm行距高壟,壟高10cm。每壟栽一行,株距50cm,畝栽2200株。栽后及時澆水。
4.田間管理: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不蹲苗。蓮座期開始追肥,每畝施工復合肥30kg雖尿素20kg,結球施復合肥30kg。11月上中旬收獲。
五、病蟲害防治
1.軟腐病 又名爛疙瘩,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多發生在蓮座以后的結球期,雨量大,雨水不均勻,發生更加嚴重。軟腐病菌為弱寄生菌,必須通過傷口入侵。有蟲傷,自然裂口。后者主要是干旱造成表皮老化,澆水后內部細胞分裂快,極易造成縱裂。不蹲苗,澆水控制適當,不旱、不澇,可適當減輕病害發生。對易發生病害的品種、地塊要及時用藥劑防治。用菜豐寧B1拌種,每畝100g,或噴施,對準葉幫、根部。蓮座后期用DT500倍噴施,或鏈霉素200PPM(或一支10斤水)加0.5%的磷酸二氫鉀避開正午高溫下打藥,一般傍晚時分噴施效果最好。隔1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對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埋掉,周圍灑生石灰。軟腐病可用3000ppm新植霉素加穩倍液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500倍液防治。
2.病毒病 俗稱孤丁病,苗期葉片皺縮,葉脈壞死,整個生育期均可侵染白菜,尤其苗期為重,主要防治措施是治蚜蟲,消滅傳毒的媒源,藥劑防治用20%的病毒A500倍在發病初期開始噴灑,隔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3.霜霉病 為真菌性病害俗稱“跑馬干”,危害外葉進而影響結球緊實度,該病發生與氣候關系密切,溫度忽高忽低,溫度大易發生,以殺真菌藥劑防治,如40%乙磷鋁200倍,64%殺毒礬500倍。58%甲霜靈500倍,杜邦克露800-1000倍。
4.蟲害 蚜蟲、菜青蟲、小菜蛾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高效氯氟氰菊酯或避蚜霧可濕性粉劑,或1.8%阿維素乳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