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3日,第69屆戛納電影節揭曉了獲獎名單。肯·洛奇憑借《我是布萊克》拿下金棕櫚大獎,也成為雙金棕櫚俱樂部的一員。大熱影片《托尼·厄德曼》《她》等卻空手而歸,這也讓整份獲獎名單備受爭議。
完整獲獎名單
金棕櫚獎:肯·洛奇《我是布萊克》
評委會大獎:澤維爾·多蘭《只是世界盡頭》
導演獎:克里絲蒂安·蒙吉《畢業會考》&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私人采購員》
編劇獎:阿斯哈·法哈蒂《推銷員》
女演員獎:賈克琳·喬斯《羅莎媽媽》
評委會獎:安德里亞·阿諾德《美國甜心》
男演員獎:沙哈布·侯賽尼《推銷員》
跟這屆主競賽單元塞滿了爭議之作一樣,今年戛納電影節的頒獎名單也是各種爭議。這個爭議主要來自現場記者,因為他們看了片,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對獎項的期望,大家都希望自己最喜歡的那部片能拿到大獎。而本屆戛納電影節最受記者們喜愛的幾部熱門電影,《托尼·厄德曼》《她》《帕特森》《畢業會考》《雪山之家》等等,通通沒能眾望所歸拿下金棕櫚大獎,其中只有《畢業會考》的羅馬尼亞導演蒙吉拿了一個最佳導演獎,還是跟阿薩亞斯并列平分的。
《畢業會考》
在這些“大熱”全部犧牲后,好評度第二梯隊的影片如果獲得金棕櫚,那就會出現“爭議”,指的是有人認同有人吐槽,例如去年的《流浪的迪潘》便屬于“第二梯隊”,而今年的《我是布萊克》同樣屬于第二梯隊。所以當喬治·米勒宣布將金棕櫚頒給肯·洛奇時,推特上一片吐槽聲,而媒體中心卻一片歡呼聲,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當然去年雖然《流浪的迪潘》爆冷拿下金棕櫚,但也有熱門候選《索爾之子》《聶隱娘》眾望所歸拿到評委會大獎和最佳導演,大家心里也比較好受。但今年最大的爭議就在于,其余獎項也全是爭議之作,比如評委會大獎得主,多蘭的《只是世界盡頭》,或者最佳導演得主,阿薩亞斯的《私人采購員》等等。
熱門好評作的集體消失(除了蒙吉的《畢業會考》之外),不滿之聲從記者群體里蔓延到世界各地影迷群體之中。而由于我也是其中一員,又是個戛納癌晚期患者,自然也會對頒獎結果有這樣那樣的抱怨和吐槽,畢竟還是希望頒獎結果能夠服眾。但是最終平復下來后還是堅持每年都強調的那一點,最重要的是每年戛納電影節不管是主競賽單元還是平行單元,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和期待的電影。
比如獲得大獎的《只是世界盡頭》《私人采購員》《畢業會考》《美國甜心》,或者沒獲獎的《托尼厄德曼》《她》《帕特森》《雪山之家》《保持站立》《霓虹惡魔》,展映單元的《哭聲》《路易十四的死亡記事》,一種關注的《群狗》《比海更深》《門徒》,導演雙周的《聶魯達》《西葫蘆的生活》,影評人周的《生吃》等等,都仍然值得大家的期待,并不受頒獎結果的影響,這才是最重要的嘛。
《霓虹惡魔》
所以今年戛納電影節其實是收成很好的一年,場刊評分來看有五部上了3分,只有兩部最受爭議的在2分一下(假裝0.2那部不存在),至于這些或受好評或受爭議的電影有哪些會進入你的年度十佳候選,還得等大家親自看了才知道。
銀幕場刊評分表還差兩部片的評分
這也是各種評分團和場刊評分表存在的意義,給大家一個參考。今年戛納電影節的中國媒體評分表尚算順利,雖然由于是我第一次組織評分這種事,可能在各個方面還有很多尚待完善之處。
這個評分表在推特上發布后受到了一些國外媒體和記者的關注,他們對中國媒體評分比較好奇,畢竟從來沒見過。雖然最終評分上并沒有太大不同,就算和銀幕場刊評分差別比較大的影片,也可能和法國場刊或者阿根廷影評團比較接近,但終究是一個值得被更多人聽到和關注的聲音。在這里再次感謝參與媒體和記者們的支持,以及對我每天晚上催分騷擾的理解。
中國媒體評分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