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vs京東
上面兩幅圖是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和運營利潤率指標。看到這樣完全不同的運營指標,你認為他們是同一個行業的公司嗎?
沒錯,第一張圖表是阿里巴巴集團(BABA)的毛利率和運營利潤率指標;第二張圖表京東(JD)的毛利率和運營利潤率指標。
盡管都是電商平臺,阿里和京東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財務指標。我們很難相信他們處于同一個行業。
顯然,這兩家公司的生意模式完全不同。以某一家公司的估值去驗證另一家公司的估值,完全沒有道理。
阿里巴巴的毛利率高達近70%,運營利潤率近30%,盈利能力很強;而京東的毛利率水平雖然緩慢爬升,僅僅只有13%,運營利潤率負,目前依然嚴重虧損。
2015年,京東的銷售中,來自于非3C的品類接近45%,在這種情況下,京東的毛利率僅僅提升到13%。未來京東的毛利率情況堪憂,可能無法有效提升,空間有限。
而阿里巴巴的毛利率高達70%!這是完全不同于京東的自銷模式。阿里通過收取旗下電商平臺的交易傭金、手續費、廣告費等各種費用為主。
在我們看來,阿里的生意模式遠遠好于京東模式,其盈利能力驗證了這一點。
2015年,京東的年收入已經突破1812億人民幣,毛利率13.39%,虧損狀態。隨著收入基數的擴大,京東未來收入的增長將逐步放緩。如果無法有效提升運營效率,京東可能將永遠無法盈利,或者即便盈利,盈利能力也將非常有限。
留給京東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如何讓投資者接受京東的故事,將是擺在劉強東面前最艱難的任務。